更年期喝中药,花费20万神经衰弱喝中药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39.net/disease/a_5924560.html

现在的中药贵得有多离谱?

我一个朋友,估计是到了更年期,总觉得自己身体哪儿都不对劲。

医院检查,一点毛病没有。

她始终不放心,似乎不检查出点问题来,就不甘心。

后来经人介绍,去了一个所谓的名中医那里看病。

这个中医玄而又玄地跟她说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话:什么冲任二脉衰竭,天癸消失,肾阴阳两虚...

反正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就是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朋友满足了,终于有人指出她有毛病了。接着,这个中医给开了半年的药!

每月花费2万,一共12万!

调理得如何呢?

烦躁易怒、头晕心悸、失眠口干、耳鸣健忘一个没少!

后来她还是老怀疑自己有病,但医院医生坚持不给开药,说她没病。

过了更年期以后,症状自然消失。这12万花得让人想骂娘!

被基金经理点醒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参加一家基金公司举办的投资论坛,当基金经理表达了自己对医药行业的观点后,有人提问:请问你如何看待中医药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基金经理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他说:

中医药这一块不属于医药行业,它属于消费行业!至少在投资领域,同行们都这样认为。

研究员在写研报的时候是这样写的:国家支持+消费升级带来中药消费品持续快速增长!

医药VS消费

我恍然大悟!中医药现在已经属于消费行业了,那么整个中医药行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医药的本质是治病,消费的本质是花钱;

所以商家会尽可能多地让消费者花钱。

他们最爱用的套路就是告诉消费者:中药治本,得慢慢调理才行。(内心戏则是:最好调理一辈子!)

然而,中医理论也提到:是药三分毒。

为什么要一直服毒呢?那不是傻吗?

其次,医药行业重视创新,消费行业重视营销

比如,恒瑞医药是制药领域的龙头,它年的研发费用是49.89亿,占营收17.99%;

而中药企业里比较有名的是云南白药、同仁堂和片仔癀;他们的研发费用分别是:1.81亿、1.38亿和万;分别占营收0.55%、2.01%和1.5%!

还有那个中药行业的大骗子康美药业,它的研发费用只有万,占营收0.21%!

看到这,有人可能要说了,中医药是咱们老祖宗的东西,传统的才是最好的!

可是在只有中医药的年代里,咱们的平均寿命才二三十岁。

细菌和病毒是不断在变异的,怎么可能有一招打遍天下的药呢?

第三,医药花钱治病,消费花钱送礼

买药是为了救命。但消费则有很多层面的功能,比如,送礼!

据了解,年,同仁堂的营收是亿,而中秋、春节这些传统节日期间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很显然,此时消费者买来就是送礼用的。

它的产品有多贵呢?据消费者描述,随便买点就几千上万了,而且营业员最爱推销贵的产品。

当然,咱们也可以说这叫消费升级。只不过这种升级捎带手让消费者交很贵的智商税!

医药升级靠研发,消费升级靠涨价!

第四,医药讲科学,消费讲故事、吹概念

杠精的典型特征是,只讲个例,不讲概率。

科学家说吸烟喝酒容易得癌症。他的潜台词是,个吸烟喝酒的人中有70个得了癌症;不吸烟喝酒的只有30个。

但杠精就只会说:没有啊,你看我身边谁谁谁既吸烟也喝酒,还活到了岁。

所以大家能看到,医生通常都不会说出绝对肯定的话来,因为科学里面,只有概率,没有绝对。

然而,卖消费品就不同了。他们会用各种花言巧语暗示你:只要吃了他们的产品就一定会好。

比如,他们会告诉你,有一个80岁的老人用了我们的产品,糖尿病没犯了。但是他们不会告诉你,还有99个老人的糖尿病更严重了。

这种举个例子的方式就是讲故事!

说起吹概念就更厉害了。什么国家级绝密配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拔米纯天然、乾隆皇帝每天都用、酸碱平衡之类的鬼话。他们还特别喜欢引用专家学者的话,而这些专家学者的话在几年后又被人拆穿。

这其中最扯的就是,声称哪个皇帝一直都在用。

要知道皇帝平均年龄只有39岁。

咱们随便在现代挑个普通人,都能超过皇帝。换句话说,吃你那些中药,还不如把每天的营养补充好。

不要过度迷信中医

曾经看到一个网友描述自己的经历:

他妈妈神经衰弱,吃了许多药都没用,医院著名老中医开的一副“以毒攻毒”的药方后,能睡着觉了。于是一直坚持服用!

医院抓药。大夫看了看就怒了,说道:朱砂剂量这么大!开不了!这是要让人服毒吗?

后来网友从这位大夫这里得知:朱砂就是汞,让人昏昏欲睡就是汞中毒的表现。他母亲能睡着觉,正是拜朱砂所赐,这确实是以毒攻毒!而且一旦用上就脱不了手,得一直用下去!

再后来他回去就把这个医生给告了!

这个案例也充分说明了,中医药现在的味道变了,变成消费行业的一员了。

通过涨价、讲故事、吹概念、长期调理等方式让病人多花很多冤枉钱!

他们在营销上砸大量的钱,但就是不见他们在研发上有什么突破。

比如,同仁堂这个老字号,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收30%左右,研发只占2%!

那么消费者到底是买药还是买广告呢?

咱不能说中医一定错,也不能说西医一定对,但至少要能客观地判断其中的科学性!

比如在疫情期间高价抢购双黄连就非常不理智!

把片仔癀的价格炒到元/粒,堪比黄金价格!极不可取。

如果你想治病,那么就不要去找消费市场里的中医药,而要去医药市场里去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5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