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这是得了高血压了!”小李捧着血压计,大惊失色。
今天老李头睡了午觉起来感觉很不舒服,尤其是头,特别痛,像是有小刚钻在太阳穴上钻孔似的。儿子小李听了有些担心,想起隔壁老人因为高血压经常头晕脑胀,之后脑溢血没缓过来。他为了以防万一,就给老李头也测了一次血压。
不想一测就不得了,老李头的血压值居然是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比正常人高!
小李医院,经历一番检查后却发现老李头只是起床的时候没注意头部保暖、被冷风一吹受了凉,根本没什么大碍。小李心中疑惑,问血压计的事,医生却笑答道:“那个血压值放在你父亲这个年纪的老年人身上不算高,以后多注意就行。”
老年人的血压值,多少才正常
不同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甚至是天气的变化、居住地的纬度等,都有可能影响血压。即使是同一个人,血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状态下,血压也会有所不同。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血压是否正常呢?通常来说,诊室血压/90mmHg视为血压正常。也就是说,如果收缩压(高压)大于mmHg,舒张压(低压)大于90mmHg,则认为是高血压。如果连续三天在早晨起床前测得血压超过/95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老年人来说,正常的血压标准与青年人、中年人有所不同。专家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正常血压标准可以放宽到/90mmHg。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在65岁以上,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大于等于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
老人高血压有5个特点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数据显示,我国超过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由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比较特殊,诊断、评估和治疗也与一般人群不同。
从特点来说,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
1、收缩压增高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不断下降,心脏、血管顺应性下降,动脉管壁僵硬度增加,收缩压水平就会不断增长。
2、血压波动大
年纪越来越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就会越来越低,血管顺应性下降,导致血压更容易受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体位性高血压
体位性高血压是指由于体位的突然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容易发生跌倒、晕厥或心血管事件,主要与老年人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以及血管性疾病、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
4、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维持血压的昼夜节律。夜间睡眠的血压要比白天清醒的血压下降10%-20%。老年人由于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往往会出现24小时血压都高,或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夜间血压比白天高等异常情况。
5、餐后低血压
所谓餐后低血压,就是指进食后血压降低,或者餐后血压下降不明显,但是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多发生于早餐后。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主要原因,与心脏功能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减弱有关。也与饮食不当,进食速度过快,或者服用了降压药、利尿剂等药物,使大脑血容量下降有关。
老年人如何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因此,老年人积极预防高血压,对于改善健康状况意义重大。
第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老年人应保持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以及在做菜时,要减少烹调用油,改变烹饪方式,少摄入高油脂、高糖食物。
第二,坚持适度锻炼。经常性的身体活动,比如游泳、爬山、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运动,有利于促进体内胆固醇的代谢,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
第三,合理、规范用药。老年人服药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降压目的。此外,还不能片面追求降压效果,擅自加大剂量。更不能一看血压稍微降了一点,就停止服药,要做到合理、规范用药。
老年高血压病情比较复杂,疗效也因人而异,老年朋友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1]《老年人高血压有点特别降压治疗时要格外注意》.人民网.-10-08[2]《高龄降压不可操之过急》.天津日报.-02-14[3]《老年高血压除了吃药还可以这样做》.北京青年报.-11-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