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食千千万,鲜美鱼肉占一半,鱼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鱼肉不仅鲜美好吃,而且自身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吃鱼可谓好处多多。
一、每周吃2次鱼,心血管疾病远离你?鱼类中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这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好处,比如,增加好的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血压、降低血液浓稠度、减少血凝块,防止形成血栓等。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研究证实:高危人群(心脑管疾病患者)多吃鱼,能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由58个国家20多万人口参与,研究人员把心脑血管患者人群分为两组,A组每周摄入鱼肉不少于克,B组每周摄入鱼肉少于克。结果显示,A组患者比B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16%,高危人群每周吃两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显著下降。
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不管是对于普通人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以有效降低甘油三酯。食用油性鱼类,如鲑鱼、鳟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或能保护心脏健康。需要注意的是,Omega-3脂肪酸含量低的鱼类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虽然多吃鱼肉,可以降低低甘油三酯已被证实,但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鱼类摄入水平低于世界人均鱼类摄入水平,我国居民饮食有所偏好,鱼虾类摄入过少,多是以禽畜类为主。
鱼类有大量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维生素,可以提供日常所需营养,且疏通心脑血管,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地用鱼肉代替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肉类。根据中国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周要吃入-g鱼类产品,采用清蒸等非油炸的烹饪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鱼的营养。
二、常吃鱼肉,会给身体带来3大好处一周吃两到三次鱼,或能打开健康之门的“暗号”。
1.增强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大部分都是以蛋白质基建起的防线,鱼类可以提供大量符合人体消耗的优质蛋白,增强人体免疫力。一项曾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显示:每周食用3—4份包括鱼类在内的海鲜食品,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
2.降低血脂
一篇发表在《科学》的文章表示:多吃鱼肉,一定程度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问题。鱼类含有大量的DHA,能改善血管老化和防止血管堵塞。
3.降低患直肠癌风险
中山大学的学者发表在《自然》杂志中一篇关于“海鲜类产品能够影响直肠癌的患病率”的文章说到,多吃新鲜的淡水和海水鱼虾,可以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的症状。
三、多吃鱼对身体好,这三种鱼尽量少吃不是所有的鱼类都是对人体有益的。以下三种鱼最好少吃,不然可能越吃越不健康。
1.生鱼片
很多人都喜欢吃生腌海鲜,用淡水鱼做生腌,如果淡水领域受到污染,淡水鱼里面可能会有肝吸虫,一旦食用有肝吸虫的生鱼片,寄生虫进入人体的胆管、胆囊内,可引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结石等。
2.中式咸鱼
中式咸鱼已经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列为一类致癌物。中式咸鱼采用大量的盐来腌制,内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这类物质在具有酸性环境的肠胃中,可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剧毒化学致癌因子,长期食用可导致胃癌,食管癌。
3.深海重金属超标大型鱼
深海大型的鱼类,别看它个头大、肉多,就认为它是肉类中的极品。其实并不然,深海中的食物链错综复杂,个头大的,体内积累的毒素可能越多。深海大鱼个头越大,可能代表的是它的重金属含量高,还是要少吃为妙。
四、如何吃鱼,有4个小技巧在学会如何避免踩雷了,现在就教大家4个吃鱼小妙招。怎么分辨哪些鱼更好吃,更有营养!
1.鱼眼浑浊塌陷的鱼不买
新鲜的鱼,眼球一般都是饱满的、不会塌陷的,并且眼角膜层透明反光。如果去菜市场买鱼,看到那种鱼眼不发亮的,且浑浊带有血类型,最好不要买,此外,鱼鳃是否还鲜红,也可以判断鱼是否生猛。
2.个头太大的鱼不买
鱼的个头大小,一般象征着这个鱼的年龄。鱼龄越大,鱼脑和鱼皮所累积的毒素越多,特别是汞元素,摄入过多的汞元素会影响大脑神经,严重可能影响身体发育。个头小点的鱼毒素更少,味道更加鲜美。
3.刚杀的鱼放置两小时
鱼肉会有一个排酸过程,刚杀的鱼,品质不是最好的,放置一到两个小时的鱼肉,煮熟后肉质更为鲜美。
4.鱼蒸着吃更加健康
相比于煎炸类鱼肉的做法,蒸鱼不仅能够保持鱼肉的营养和维生素,而且低盐、低油的烹饪方式更有益于健康,尤其是有三高的人,蒸煮的方式更友善。
参考资料:
《秋季吃什么鱼最好,教你九个吃鱼守则》.人民网-人民健康网.-09-19
《鱼头含汞量最高鱼哪个部位金属含量最高》.人民网-人民健康网.-01-23
《每周吃鱼,可降低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中国医学论坛报.循环周报.-03-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