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秦可卿葬礼的热闹程度,不亚于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作者对此也是浓墨重彩,从第十三回延续到第十五回。而在这场盛大的葬礼上,贾珍不同寻常的表现,是最值得让人玩味的。
贾珍,宁府贾敬之子,然贾敬只爱“烧丹炼汞”,妄求长生不老,有爹如此,无怪冷子兴要道“这珍爷哪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偏是这样纨绔的子弟,在秦可卿葬礼上却暴露了他在情感上不为人知的一面。是爱,却近乎荒唐。
脂批有言“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因秦可卿临终梦中向凤姐的一番劝谏,让脂砚斋觉得这是给世人的警句,秦可卿于此称得上有见识,故让曹雪芹删去天香楼一节。
然纵如此,秦可卿之死还是让人起疑,“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可见秦可卿的死亡是非正常死亡,随着可卿丫鬟——瑞珠的触柱身亡,可卿之死更是疑点重重,让合府上下心里都纳罕疑心。
不仅如此,贾珍在秦可卿葬礼上一连串不正常的反应,更是让他和秦可卿的那一点隐秘,终露端倪。可见,曹公虽然删去了天香楼的不少文字,但从贾珍不寻常的表现,还是看得出二人关系的暧昧。
先是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向众人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对秦可卿的看重之情,溢于言表。
当众人劝他商议料理后事时,贾珍则直言“不过尽我所有罢了”。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接下来,就出现了他为秦可卿花一千两买樯木做板的一幕。连贾政的劝告他都抛置一边,“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恨不能代其死,故为她的葬礼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可知贾珍对秦可卿之情,远非焦大说的爬灰那么简单。
细思后回贾珍父亲贾敬去世,孝服未满,贾珍就开始以习射为由,夜夜聚赌,薛蟠也觉得贾珍是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而柳湘莲更直言宁府只有门口的石狮子干净,这都指向了贾珍。
为了秦可卿丧礼风光些,贾珍又为贾蓉买官。“上梁不正下梁歪”,同样是不务正业的贵族子弟,贾蓉除了吃喝玩乐,亦没什么能耐,贾珍因想着他不过是个黉门监,写在灵幡经榜上不好看,正觉不自在时,赶上戴权来祭拜,便花上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
灵幡经榜原是写给已故之人的,前来祭拜的人,谁会注意到那些,而贾珍事无巨细,为秦可卿考虑得如此周到,不知秦氏若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十三回的最后是贾珍因过于悲痛,拄拐出来,请凤姐为他料理丧事,并嘱咐凤姐别替他省钱,“只要好看为上”,若非是爱,也不必做出这番姿态罢。而这爱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终究都是不容于世俗的。
这一场盛大的葬礼,葬的是秦可卿,显现出的却是贾珍对她隐秘的爱,从哭成泪人,倾其所有,到用违制棺材,到为贾蓉买官,到劳累到拄拐,到请凤姐暂理宁府,贾珍这一切的目的和动机,都只是为了让秦可卿去的更风光,只是这奢华的葬礼,却处处透着不堪和荒唐。
不仅如此,贾珍如此公开地不顾廉耻和非议,为儿媳操办奢华无比的葬礼,想来那贾府之人,人人也都看在眼里,心中的疑问自然而然也会有答案。无论贾珍是有意还是无意,秦可卿之死透露了二人之间不寻常的关系,已是隐瞒不住了。
作者:长安月,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