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金属化学性质01基础练

一、选择题: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①②③处的金属依次是()

A.ZnMgCuB.MgCuZnC.MgZnCuD.CuZnMg

2.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Y、铜、XB.X、铜、YC.铜、X、YD.Y、X、铜

3.盐酸与生铁反应,当生铁反应完毕后,烧杯里留有少量黑色物质,其主要物质为()

A.氧化铁B.四氧化三铁C.碳D.铁粉

4.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

5.下列金属制品中最不容易被酸雨腐蚀的是

A.镀锌水管B.铜制器皿C.铁制栏杆D.铝合金门窗

6.人类历史上大量使用铝、钛、铁、铜四种金属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A.铜、铁、铝、钛B.铁、铝、铜、钛

C.铜、铁、钛、铝D.铁、铜、铝、钛

二、填空题:

7.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据史书《黄丹》记载:有一次,葛洪之妻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铁勺变成了“铜勺”,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起来,“点石成金啦”,葛洪把“铜勺”放在火上一烤,“铜勺”逐渐变黑。

(1)请你写出“点石成金”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铜勺”逐渐变黑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初中化学课学完以后,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容、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空白内容: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___AlZnFeSnPb(H)Cu___AgPtAu

(2)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出实际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必须符合三点①K、Ca、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

能把金属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实际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9.利用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回答:

(1)为验证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取一种盐溶液是_____。

(2)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10.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三种固态金属,如果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1.某兴趣小组欲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图1所示,将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把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继续实验,如图2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此时烧杯乙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

③根据整个实验观察得到的现象,可以推测甲烧杯中X溶液可能是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__________;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_________是否反应。

1.

C

根据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①处为Mg,②处为Zn,③处为Cu,因此①②③处的金属依次是MgZnCu。故选C。

2.

A

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由此可知铜>X,Y>铜。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Y>铜>X。故选A。

3.

C

A、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且能和盐酸反应,错误;B、Fe3O4是黑色固体,但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错误;C、C和HCl不反应,且C是黑色固体,正确;D、Fe能和盐酸反应,错误。故选C。

4.

D

A、Al的活泼性较强,错误;B、铝是活泼金属,其还原性较强,错误;C、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错误;D、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是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正确。故选D。

5.

B

金属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很难和酸反应,因此这些金属不能跟酸反应,所以铜制器皿最不容易被酸雨腐蚀。故选B。

6.

A

人类利用最早的金属制品是青铜器,然后进入铁器时代,人类使用铝制品仅有多年的历史,钛和钛合金是人类在最近才发现和利用的重要金属材料.

7.

8.

(1)MgHg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Fe+2HCl=FeCl2+H2↑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盐必须是可溶性盐Fe+CuSO4=FeSO4+Cu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金属活动性顺序是: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考虑:金属排在氢的前面,酸不能是浓硫酸、硝酸(有氧化性);锌、镁、铝、铁都能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和气体生成符号,如Fe+2HCl=FeCl2+H2↑;(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K、Ca、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甚至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将金属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再者,活动性强的金属必须与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才能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如Fe+CuSO4=FeSO4+Cu

9.

(1)CuSO4溶液

(2)AgZn(NO3)2、Fe(NO3)2

(1)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只用一种盐溶液就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铜的盐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CuSO4溶液)。(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银,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硝酸银,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Fe(NO3)2。

10.

(1)X>Z>Y(2)Cu+2AgNO3=2Ag+Cu(NO3)2

(1)由于把Z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X比Z的活动性强;而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比Y强,故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X>Z>Y。(2)由于只有金属X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因此X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Y和Z都排在氢后面,而Z在银前面,Y在银后面,因此Z是铜和汞中的一种,又因为Z是固态,所以Z为铜,故Z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

11.

①亮红色物质②FeSO4Fe>R>Cu>Ag③稀硫酸或盐酸

①根据金属的活动性:Fe>Cu>Ag,故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亮红色物质;

②如图2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可以判定金属R的活动性排在氢前面,自然活动性也比铜强,而乙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uSO4,故此时烧杯乙中的溶质FeSO4;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Fe>R>Cu>Ag;③金属实验现象:出现气泡,故可以推测甲烧杯中X溶液可能是稀硫酸或盐酸。

12.

(进行猜想)Fe>R>Cu

(收集证据)R丝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蓝色溶液逐渐变浅快不能燃烧

(归纳总结)盐溶液

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猜想二:Fe>R>Cu;猜想三:FeCuR;

甲: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R丝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蓝色溶液逐渐变浅;说明:金属活泼性:R>Cu;乙: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说明:金属活泼性:R>Fe;丙: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明:金属活泼性:R>Fe;实验结论:金属活泼性:RFeCu;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盐溶液(阳离子是金属元素)是否发生置换反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7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