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长深高速淮安南收费站,一名外地女子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跑进交警的执勤岗亭求助,称她六岁的女儿不慎咬碎温度计误食了水银,医院进行救治淮安市交警支队高速五大队民警朱荣祥为了不耽误最佳抢救时间,民警当机立断,立即将孩子抱上警车,开启警灯鸣警笛,医院疾驰。
此类误吞水银的媒体报道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因传统观念中“汞有剧毒,吃了毙命”的误传,千里迢迢四处就医。但其实在中毒医学领域,人经口摄入金属汞不会导致汞中毒。
金属汞不会经消化道吸收中毒
一种有毒物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导致人体中毒的途径通常有三种,即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吸收。汞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具有易挥发特性,短时间吸收大剂量,可能导致急性汞中毒,而长时间吸收低剂量可能导致慢性汞中毒。
当前医学研究证实,金属汞主要以挥发成蒸汽的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经皮肤和消化道的吸收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研究报道,给大鼠按照每公斤体重、每日6克的水银灌胃,历时一个月,实验动物并没有发生汞中毒。而临床上也曾有过患者一次口服1.5公斤汞的报道,经系统检查也只是有轻微的尿汞增高,并未达到汞中毒的程度。
因此,金属汞经消化道摄入不会导致汞中毒的发生。
打破了怎么办?
医院职业病科郝凤桐介绍,水银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金属,含有它的用品一旦被打碎,水银就会蒸发,形成球体滚落,这时,要先关掉室内所有的加热装置,打开窗户通风,然后戴上手套,用小铲子把水银收集起来深埋,或在上面撒些硫磺粉末,硫和汞反应能生成不易溶于水的硫化汞。
如果大人看管不善,小孩子有可能将水银球误吞下去。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不要惊慌。一般来说,生活用品的金属汞含量很少,即使进入体内也不会被消化道吸收,少则几小时,多则十几小时,即可从粪便中排出。
如果误吞的水银量较大,可以口服牛奶或蛋清,使其中的蛋白质和水银结合,保护胃黏膜。
如果伤口碰到水银,医院的中毒防治科进行检查,防止出现中毒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水银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成气态,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起中毒,因此,在处理散落在地的水银时最好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