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误吞下玩具内纽扣电池怎么办美国专家喝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m.39.net/pf/a_4343550.html

各位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是为了帮助孩子开发大脑,应该会给孩子买一些玩具,家里的玩具各种各样,游戏机、模型等等无处不在。可是随着爸爸妈妈将玩具带给宝宝,宝宝误食玩具或者其他东西的新闻就越来越多。

孩子在小时候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这也导致了他们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他们都未知物不了解,也不管是否具有危险,巴不得把映入他们眼帘中的任何东西都触碰一遍。甚至有的孩子喜欢把玩具往自己的嘴里填,这种情况总是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01误食纽扣电池造成严重后果

前几天就看到了一则宝宝误食纽扣电池的新闻,事情发生在自古有“鱼米之乡”的陕西汉中,这天,汉中市医院儿科急诊室来了一名2岁的儿童,这名儿童是因为误食了玩具上的一医院的。医生给他做胸部影像检查发现,孩子食管上端被纽扣电池卡住,需要紧急的做胃镜下异物取出手术。

于是医生们便急忙行动了起来,后来经过医生30多分钟的麻醉和手术,卡住宝宝食管上端的纽扣电池终于被医生成功取出。手术结束后,医生及时对孩子进行胃管饲奶以及抗感染支持治疗,除此之外医生还密切观察孩子食管穿孔的可能性。然而,从孩子误吞下纽扣电池到取出的短短5个小时,孩子食道周围的黏膜组织就已经收到了严重的灼伤。

由此可见,一枚小小的纽扣电池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对孩子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各位爸爸妈妈可一定要注意起来,不要让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宝宝的身上。

02误吞电池事件在多地区都有发生

澳大利亚产品安全委员会经过统计数据做出了估算,在澳大利亚每周大约会有20名儿童因为误食了纽医院急诊部进行就诊,通过手术的方法将纽扣电池从孩子的身体中取出。昆士兰州伤害监测部门的报告指出,在年上半年有37名儿童受到了关于纽扣电池的治疗。

在美国情况更加严峻,每年都有多人因为不同原因吞下纽扣电池,根据下图得知,在—年,美国共有14名13岁以及以下年龄的儿童因为电池原因而死亡,这14名儿童中有12名儿童的年龄在14岁以下。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每个国家都有不少孩子误吞纽扣电池的事件,各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的安全做一个保证,防止孩子将电池吞到体内。

03纽扣电池的危害

根据研究发现,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就可以使吨水受到严重污染,这相当于污染了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众所周知,电池使通过电池中像汞、铅等等重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电量的。而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金属元素,在人体内会严重的破坏人体器官,尤其是对于人们的神经系统,破坏力是很大的。

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典型的汞中毒事件,汞离子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内的酶喝蛋白质中的许多带负电的基团结合,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体蛋白质的正常结构,从而影响人体的代谢与细胞的功能。直到目前,现有的医学技术水平仍然无法治疗汞对人体神经方面的损害,而且甲基汞还会造成人体大脑萎缩,使小脑与知觉系统受到破坏。

04去医院之前这么做,减少纽扣电池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为了阻止纽扣电池在孩子食道里发生化学反应,以防电池将孩子的食道给灼伤,在年6月11日,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团队希望通过一种有效的、人体易接受的液体能够在食道黏膜组织与纽扣之间形成一层屏障,以此来防止纽扣电池对人体造成伤害。

专家们寻找了大量的液体在动物身体上进行实验,这些液体包括常见的可乐、果汁、茶叶、苏打水等等。经过了多次实验之后,蜂蜜在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在进行试验的各种液体中,蜂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体的组织,减小纽扣电池对此造成的伤害,甚至能救命

当孩子误吞纽扣电池以后,各位家长可千万不能无动于衷,先给孩子服用一些蜂蜜,以此来保护孩子体内的器官组织,然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将电池从孩子体内取出。

05怎么预防这种情况呢?

1、告诉孩子纽扣电池不能吃

孩子误食纽扣电池,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无知造成的,孩子太小,不知道纽扣电池对人体的危害。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带有纽扣电池的玩具,一定要告诉孩子,纽扣电池不能吃,对他自己是有危害的。

2、让孩子无法触碰到纽扣电池

如今不少人家中仍然还存在纽扣电池,为了防止上面的新闻放生在您的孩子身上,请各位家长将纽扣电池以及其他电池放在孩子无法触及到的地方。以此来防止宝宝误吞电池的意外,并且确保电池放在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才能使用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将孩子吞噬电池的几率减少到零。

3、陪着孩子一起玩

这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了,家长与孩子一起玩,不仅可以监督孩子有没有做出危险的行为,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可以说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了。

有一句俗语叫做“好奇害死猫”,宝宝小时候好奇心太重,在这个阶段各位爸爸妈妈一定要多上心,要将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宝宝成长发育期看好孩子,防止孩子出现像误食电池这种意外出现,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各位家长也不要急得手忙脚乱的,首先尽可能减少电池对孩子的伤害,然后及时就医。当然家长们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

聪明的父母都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3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