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十三而立,立三十七年崩,葬郦山。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史记》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帝国,始皇嬴政功不可没;他所制定的一系列律法,一系列的改革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从这方面来看,千古一帝当之无愧;然而他却还有暴君之名,所以各路史学家对他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些看功绩,有些看过失,但这都不足以去点评这位老祖宗。
之所以被冠以“暴君”之名,源于大兴土木和“焚书坑儒”。之前钓史公有说过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所以也就给剩下了大兴土木这一条,其中又以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最为著名。今天我们的重点就在于始皇陵上。
始皇陵开始修建于公元前年,也就是嬴政继位这一年,共计修了39年,要不是去的早,可能修建的时间会更长。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余米,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
对于始皇陵的发掘工作还为正是进行,不过各种探测始终没有停止,这让我们对它的构造有更深的了解,正如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始皇陵最大的特点就是水银泻地,灌为江河湖海,穹顶繁星闪烁,自成一方世界。(当然,这只是史书的描述,估计真是的情况可能没有这么玄幻,毕竟这么多年都过去了)
另一方面的原因还是技术问题,现在倒是能够打开地宫,但是架不住氧化的速度。记得兵马俑当时就是,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每一尊还有油彩,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黄噗噗一片。
大致了解一下我们进入正题,那就是地宫中的水银到底有多少。
根据专家学者的探测结果显示,在地宫的东南和西南水银含量颇高,而东北和西北的含量比较少,这恰恰对应了黄海和渤海的位置;通过更加精准的测量,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地宫中的水银可达百吨之多。
另外就是通过种在上面的石榴树也能看出来,这片土地的汞含量是多么惊人。
一般的石榴树能够长到四五米的样子,而始皇陵上的石榴树也就两米左右,同时形状还很怪异,和那些专门被扭曲的人工盆景差不多。至于石榴树结的果子,也没有人敢吃,汞含量严重超标,这是树的根系在不断吸收挥发的水银所导致。
那么这些巨量的水银又是从何而来?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水银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当时还不叫水银也不叫汞,是炼丹师通过丹砂提炼而成,始皇帝的死也和汞有关,毕竟磕了那么多所谓长生的丹药,体内重金属早就超标。
而根据是史料的记载,这些水银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秦国巴郡,那个地方盛产丹砂矿,所以地宫中的水银80%以上都是由此而来。
其实我现在并不奢求什么时候能打开始皇陵地宫,只愿时机到了,技术成熟,能够将地宫中的物品之类的更好的保存,毕竟这个就是文物,都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