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记载了一则秦始皇陵的故事:
秦末乱世,秦始皇陵遭到破坏。传说,墓门打开时,一只金雁从陵墓中飞了出来,越过雄伟的秦岭,朝东南方向飞去。
四百多年后,到了三国时期,金雁降落在孙吴统治的日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带。
有人将金雁献给日南太守张善,请教他这是怎么一回事。张善博识多通,他从金雁身上的文字考证其年月,推断金雁为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
自秦亡以来,有关秦始皇陵的传闻五花八门,流传甚广。
古人相信,秦始皇将天下奇珍异宝带进了他的骊山陵,其中有金银制成的凫雁、水银模拟的江海、宝石做成的龟鱼、用“人鱼膏”点燃的长明灯,还有许多修陵人被活埋在里面,他们用自己的死亡为始皇帝保守秘密,甚至在死后化作阴兵,镇守秦陵。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秦朝工匠当然造不出飞行几百年的金雁,这可比无人机牛多了。
直到今日,依旧无人知道秦始皇陵的全貌,但大秦帝国留下的千古之谜,渐渐褪去了神秘的面纱。
秦始皇陵铜车马
01最早营销秦始皇陵的人,是汉代的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秦始皇陵地宫的景观: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千百年来,《史记》的这段文字引发了无数遐想。考古学家段清波曾经主持秦始皇陵发掘工作多年,他说,秦始皇陵地宫几乎无法预测,发掘的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近几十年,随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的进展,人们发现,这段看似匪夷所思的记载,并非尽是荒诞不经之词,还有很多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宝物,如兵马俑、铜车马、百戏俑等经发掘后重现人间。
秦始皇陵南靠骊山,北临渭水,在挖筑时不得不穿过表水、浅水和深水三重透水层,这就是所谓“穿三泉”。
穿过三泉后,地下水原本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地宫。
秦朝的能工巧匠为了解决地下水问题,在陵墓中修建了一套排水系统,用厚达17米的清膏泥与84米宽的黄土夯成“防水大坝“,有效地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的渗透。
地宫是陵园中放置秦始皇棺椁与主要随葬品的地方。尽管地宫尚未经过科学发掘,但考古勘测表明,经过多年的时间检验,这道排水工程仍能发挥作用,使地宫完整地保存下来。
汉代另一位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的“下锢三泉“,应该就是指这道“防水大坝”。
秦始皇陵区遗迹平面示意图
02至于传说中的地宫珍宝,也有迹可循。
《史记》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地宫中的水银不仅被塑造成江河大海般的形态,还可以不断流动。
水银,即汞。考古专家通过对秦始皇陵地下汞含量进行测量,在秦始皇陵墓封土表层中发现了强烈的汞异常,以此证实陵墓中有大量水银的记载是可靠的。有学者推测,秦陵地宫中的水银多达上百吨。
水银为海,也许蕴含了墓主人生前对海洋世界的向往。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有四次出巡至大海之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年),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秦始皇梦见自己与海神搏斗,乘船到了东南沿海,上会稽山祭拜大禹,命人刻石称颂大秦功业。
这次出巡途中,许久未见的方士徐福上奏秦始皇,他本来要出海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却被海中的“大蛟鱼”阻挡,请求秦始皇派精锐的弩兵将其射杀,好让船只顺利出航。
当初,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神仙居住。秦始皇便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三千人出海寻仙,求索长生不老药。徐福这个大忽悠出海多年,一无所获,如今又来跟秦始皇“拉投资“。
秦始皇想起了之前与海神大战的梦,问善于解梦的博士。这名博士说:“海神深不可测,因为有大鱼蛟龙在其旁边守候。如今陛下恭谨地祭祀,却遇到此恶神,可以将其除去。“
于是,秦始皇率领船队出海,到了之罘(今山东烟台)海域时亲自手持连弩,射杀了一条大鱼,随后命徐福再度出海寻仙。
秦始皇一生多次东巡至海。图源/影视剧照
然而,秦始皇迟迟等不到他的长生不老药,他在这一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
秦始皇去世后,他身边的大臣赵高与丞相李斯勾结,拥立秦始皇之子胡亥即位(即秦二世),随后秘不发丧,将秦始皇的尸体与一车臭鲍鱼放在一起拉回秦都咸阳城,葬于骊山陵。
清人袁枚在一首诗中写道:“美人如花埋白日,黄泉再起阿房宫。水银为海卷身泻,依然鲍鱼之臭吹腥风。”秦始皇拥有先进的海权意识,生平多次乘船追逐海浪,但他绝对想不到,自己最后竟和一车“海鲜”一起被运回咸阳。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亦是方士们炼制丹药的重要材料。不过,这玩意儿非但不能使人长生,还会导致疾病。
秦代,丹砂产业十分繁荣,其中有位著名的女商人,人称“巴寡妇清”。
在现存史料中,秦始皇一生只与两个女人发生过交集,一位是他的母亲赵姬,另一位就是巴清。
巴清是巴郡(今重庆一带)的一介寡妇,她继承家族事业,靠经营丹砂产业赚取了巨额财富,并花钱组建一支武装力量来保卫乡里。
秦始皇在位时,曾下令“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有意削弱地方豪富的力量,却唯独对巴清网开一面,不仅没有为难她,还称赞她为“贞妇”,将她当作贵客款待,并为她修建一座纪念碑。
这不是因为秦始皇和巴清有什么八卦,而是巴清经营的生意关系到秦始皇的人生大事。丹砂是什么?其实就是现代人说的硫化汞,这是生产水银的原材料,秦始皇陵中的部分水银可能也是来自于巴清的丹砂产业。
当然,仅靠巴清一家的水银还不能满足秦始皇陵的需求。因此,有些考古学者认为,除了长途运输之外,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更多可能就近取自今陕西旬阳市的一座水银山。旬阳自古为采汞重镇,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古代采矿留下的余处古矿洞,还出土了秦汉时期的铁镢等文物。
秦始皇陵中,用“人鱼膏”点燃的长明灯,也是始皇帝从海上获取的宝物。但“人鱼膏”可能是鲸鱼的油脂,前文秦始皇出海射杀的大鱼,也有可能是鲸鱼。
今人经过推算,用鲸鱼的油脂来点灯,1立方米可燃烧天,但是要在缺氧的条件下永恒不灭,毕竟是无稽之谈。
古人在陵墓密封前点上一盏灯,为死者照亮,希望君王的阴宅如他生前的宫殿般灯火长明,这是一种事死如生的心理。但他们不明白,这盏灯终究会熄灭。
而今,谁也不知道水银勾画的江河湖海是否还在秦始皇陵中澎湃激荡,但秦始皇生前对海洋的探索终究被后世继承,随着中华民族的一次次扬帆出海而得以实现。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的秦始皇雕像。图源/图虫创意
03水银不但是秦始皇陵地宫中的装饰品,而且有防备盗墓的作用。
文献中较早“以汞灌墓”的记载,多是沿海齐国、吴国等地的丧葬。春秋时期,齐人在齐桓公的陵墓地宫中设计了一处水银池。西晋永嘉末年,齐桓公墓被盗掘,盗墓者将墓门打开后,发现墓中有水银挥发的毒气,不敢入内,多日后才敢牵着条狗带路,战战兢兢地进入地宫。
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可能也有毒杀盗掘者的作用。人吸入高浓度的汞气,轻则肌肉瘫痪、精神混乱,重则一命呜呼、暴病而亡。
此外,按照史书记载,秦始皇陵中设有强弩与陷阱。
史载,秦始皇“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这是说,秦始皇陵中的通道、墓室等都设有一种触发性机关。一旦盗墓贼进入秦陵,触发弩机,就会被强弩射杀。即便躲过了暗弩,还有各种陷阱紧随其后,可谓机关重重、防不胜防。
水银、暗器与陷阱,构成了秦陵防盗的“三重门”。
秦始皇性情多疑,为了保证秦陵地宫不被盗掘而费尽心思。
他儿子胡亥更狠,即位后立马下令将墓道中门和外门关闭,把参与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室里。
如此一来,参与修陵的工匠无法再泄露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被始皇帝带入地宫的遗产也就成了谜。
秦始皇陵航拍。图源/摄图网
考古勘探表明,秦始皇陵地宫的封土没有大规模的盗掘痕迹,只有东北侧和西侧各有一个盗洞,但这两个盗洞直径不到1米,不可能是项羽、石虎、黄巢等军队留下的遗迹,而地宫周边的陪葬坑,如铜车马、石铠甲坑等确实被人为地破坏过,但也没有被抢掠一空。
迄今为止,中国的考古发掘以抢救性发掘为主,国家严格限制对帝王陵墓的发掘。如果贸然打开地宫,陵墓中的湿度、温度等环境状况突然发生变化,将对文物造成致命的损害。上世纪50年代,明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随葬品,但也造成了无可挽救的破坏,从此,中国考古学界形成了不主动发掘帝陵的行规。
我们熟知的秦始皇陵陪葬坑大都是先被偶然发现,再进行抢救性发掘。
秦始皇陵兵马俑。图源/摄图网
年,陕西临潼发生旱灾,一些村民自发挖井。临潼县的一名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几个破碎的人形陶俑,一开始以为是古代寺庙中的“瓦爷“(当地人对陶制神像的称呼),也没放在心上。还有些村民把挖出的陶俑带回家,说是放在窑里能吓老鼠。
后来这事上报到当地的文物部门,逐渐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经考古队发掘,秦兵马俑终于重见天日。
秦俑跨越多年的时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至今沉默地守护着他们的主人秦始皇。
世间沧桑变幻,帝王早已归于尘土,只有秦始皇陵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大秦帝国昔日的荣光,等待着人们去叩响它神秘的大门。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年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年
王学理:《轻车锐骑带甲兵: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与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年
段清波:《秦陵:尘封的帝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年
王子今:《论秦始皇陵“水银为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