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汞矿位于贵州省东部的铜仁地区万山特区,在铜仁市南°方向,直距25km处,北起锦江,南至潕水,为超大型汞矿田。全区总面积km2,矿区面积约为45km2,整个矿区呈NNE向延展,长约40km,宽为5~6km,南北长35km,东西宽15km。
图2贵州省铜仁市万山汞矿地理位置图(据,林勇征)
开发简史国内
1、最早记载万山汞矿开采的文献是宋代杜辅的《溪蛮丛笑》,有关万山汞矿的历史到元代才开始被载入正史。而明确以万山之名记载万山出朱砂、水银是在明朝初年。
2、民国前期,万山汞矿经历了三个开发阶段:民国元年至二十四年,五大私营厂分散开发;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资源委员会垄断开发;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益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
丹寨汞矿工业旧址
3、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40年代,社会局势不稳,时有战乱发生,而万山汞矿的研究随之受到影响。研究特点为研究进程相对缓慢,研究成果较少,调查时间较为分散。
4、年以后,我国地质学家翁文灏、丁文江、谢家荣、乐森珣、田奇瓗等20多人对贵州的汞矿,尤其是重要产区,进行了较多的地质调查与研究。
5、年以后,国内一些地质学者到万山进行地质调查,其中田奇隽出版《中国之汞矿·上篇》(湘黔边区部分)与《论湘西黔东汞矿之成因与产状》二书较系统地论述了万山矿区地质概况。
6、年王曰伦出版《中国汞矿》。
7、年王竹宾、贾福海出版《万山地质图》、《大恫喇地质图》、《湘黔边区汞矿概要》。
8、年11月16日万山解放后四十余年,贵州汞矿机构名称经历了五次改变,隶属关系也不断更迭。
9、年由贵州省冶金局第一勘探队(现为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在西南地质局五○五队于~年普查勘探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全面地质勘探工作。
10、年1月25日,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贵州汞矿与万山特区同时被夺权,此后,又经历了多次调整。
11、年12月,由冶金厅分开的贵阳有色金属工业公司管理贵州汞矿。
12、年耗资万元治理“三废”的大水溪尾矿坝建成,在贵州的汞矿生产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经30多年来探明超大型汞矿床1个,大型汞矿床5个,中小型汞矿16个。
13、年1月,贵阳公司再次调整汞矿班子。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汞矿研究处于鼎盛时期。一方面,社会局势十分稳定,为万山汞矿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万山汞矿的开采工作受到苏联专家的帮助与支持,带来了先进的采矿理论与方法,国内学者开始从冶金学、地质学视角探讨万山汞矿。
国外
国外学者对万山汞矿的调查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汞矿研究较少且侧重于地质方面,调查时间分散。
1、年,奥地利人戴玛德最早对万山汞矿进行了调查。
2、年,英国人柏兰来到万山,并发表了《论贵州矿务情形》一文,详细地介绍了万山汞矿开采情形。
3、年,德国人李希霍芬的《中国》,论述了万山汞矿区地质情况。
4、年,英国人丁格兰发表了《中国矿产纪要》报告。
5、20世纪50-60年代期间,由于中国汞矿开采受苏联的技术指导,并相继派遣了许多苏联的地质学家来到万山,如莫什尼可夫、克莫日阿、伊万诺夫、兰德格拉夫、库克林、克莫日阿、A.M.贝波契金等人,对汞矿的探、采、选、冶等一系列生产都给予了帮助。同时,其他国家也给万山汞矿的开采提供了帮助,如(捷克)斯罗法克、(朝鲜)李绩龙等人对万山汞矿的研究
随着汞资源逐渐枯竭,汞矿生产日益萎缩,采矿队相继撤离万山,贵州汞矿也于年5月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万山汞矿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国内学者逐渐将研究视角从汞矿地质转向汞污染的治理,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突出治理汞矿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黄健琴;,杨路勤)。
矿床规模及品位汞矿是中国的特色矿种之一。汞矿床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但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矿区面积45km2,万山汞矿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汞矿,具有中国“汞都”之称。
万山汞矿位于湘黔汞矿带南段,呈北北东向展布,由岩屋坪、万山及龙田冲等3个主要矿田组成,已查明22个汞矿床,累计探明汞金属储量3.7万多吨。其中杉木董超大型汞矿床于年完成勘探,同年提交勘探报告,探明汞储量1.39万吨。
张家湾大型汞矿床,于年完成勘探,同年年底提交勘探报告,探明汞储量吨。岩屋坪大型汞矿床,于年完成勘探,同年12月提交勘探报告。勘探队和矿山共累计探明汞储量吨。客寨大型汞硒矿床,于年完成详查,年提交《万山汞矿区龙田冲矿田汞矿总结报告》,探明汞储量约吨,硒金属量约吨。多为中富矿,汞品位一般为0.3%~0.8%,最高可达30.1%,硒品位一般为0.%一0.03%,最高达.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