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 http://www.kstejiao.com/冬日,溪流顺着山涧流向山谷,山脚的食用菌基地拔地而起,周边农田里成片的巨菌草、苎麻正呼哧呼哧地“吃”着土壤里的汞元素。这里是铜仁万山,曾经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汞资源储量分别位列亚洲之首和世界第三,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随着汞资源的逐渐枯竭,汞矿生产规模日趋缩小,年,万山汞矿政策性关闭破产,成为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土壤修复以后的蔬菜基地家住万山村敖寨乡中华山村的村民李云平,世代居住于此,至今他仍记得当年万山汞矿开采的盛极一时。但是长年累月的粗放型开采与冶炼,遗留的尾渣却给当地环境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周围的居民以前都知道,周边的土壤遭到了一些污染。”李云平说。据中科院地化所监测数据显示,万山区每千克废渣中的汞浓度可达到mg。由于尾渣堆恰好位于主要地表河流,在降雨冲刷以及风力搬运等作用下,废渣中的汞将会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河流,漫灌渗入土壤,对百姓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种出来的茄子达到食用标准就拿万山汞矿的碧江区瓦屋乡司前村来说,该乡拥有两城区范围内唯一的亩大坝司前大坝,是重要的粮油基地,但因历史受汞污染河水洪水漫灌影响,该地块汞呈中、低污染水平,从铜仁市近十年来精米、蔬菜等农产品调查结果显示,司前大坝种植水稻等农产品存在汞超标风险。为让百姓“吃得安心,住得放心”,近年来,铜仁市在推进汞开发与冶炼过程中历史遗留尾矿库、废渣堆存场所整治的同时,确定了以风险管控为主线,以“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为核心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为最高宗旨的农田土壤安全利用与修复治理策略,探索了独具特色的汞污染土壤“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扶贫”的治理模式。可提取汞的巨菌草“我们主要以汞等矿产资源开发与冶炼过程中历史遗留尾矿库、废渣堆存场所等为重点,积极开展调查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以土壤汞污染为重点,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科科长黄柏云说。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中科院南京所技术研究团队的进驻,让万山区敖寨乡、下溪乡以及碧江区瓦屋乡等地受污染耕地得到了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针对中低污染水平汞污染土壤,我们主要采用以农艺调控技术为主,钝化技术为辅的技术路径。结合前期的调查结果,调减水稻种植季节,切断污染水源灌溉,并结合降低重金属活性钝化剂,完成了油菜、水稻品种低汞累积品种筛选试验并进行了田间验证。而对于中、高污染水平等汞污染土壤,则采用以水田改旱地种植结构调整为基础,结合农艺调控和钝化技术,种植食用菌以及多种非食用性经济植物。”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腾浪介绍。自年开始,两年多的试验,万山区中低汞污染水平土壤种植的水稻汞超标风险大为降低,所种植的油菜菜油中总汞达标率实现了全部达标,并形成了两批次油菜、水稻品种农作物种植正负面清单,为当地的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就在不远处,成片的苎麻、芦竹、巨菌草等非食用性经济植物也在茁壮生长,它们在完成土壤生态修复的同时,为当地带来更好的产业发展前景。作为可以“吃掉”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苎麻每年可从每亩土壤中提取mg的汞,巨菌草每年则可以从每亩土壤中提取1.98万mg的汞。“苎麻、芦竹、巨菌草等超富集汞植物,不仅能提取汞,收获后还可用作生产原料。生产出来的植物生态板具有零甲醛、稳定性强、耐水耐候等生态环保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每亩年产值可实现上万元,能给当地发展非食用性经济植物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发展前景。”腾浪说。可提取汞的三叶草现在,照看敖寨河近亩的农田及食用菌基地,是李云平每天工作。“以前家里就靠着那1亩地,种点水稻还要担心对身体不好,现在环保搞得好了,不仅没啥污染了,我们还把地流转出去了,日子过得不错。”李云平笑着说。截至目前,当地的蔬菜、非食用性经济作物以及食用菌种植已直接带动精准扶贫户户人受益,辐射带动了敖寨乡多贫困群众致富,有效防止水稻种植高风险农业生产方式反弹回潮。据了解,截至年10月底,汞污染土壤示范工程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铜仁市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助力铜仁市48.10万亩受污染安全利用类耕地的保护,也为铜仁地区汞污染农田安全生产提供了品种资源和技术储备。目前,铜仁市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任务完成率全省排名第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靖晓燕申云帆编辑刘思博编审王璐瑶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