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砒霜到底是什么最初它的出现作用是什么

砒霜,是古装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毒药。谈砒色变,似乎妇孺老幼皆知它是剧毒,吃一点就活不成了。那这种毒药,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给犯人行刑的吗?很明显不是的,古代死刑都是直接砍头的。而一些体面的死刑是赐鹤顶红(也叫砒霜)和白绫。从历史考证来看,最早出现砒霜这个词是在晋朝。在晋代的葛洪的《肘後备急方》当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葛仙翁肘後备急方卷之三:大黄四分绿豆三分末砒霜二分光明砂半分……”“其叶亦可制砒霜粉尤妙矣……”

葛洪(公元~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医学家。是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著有一部著名的著作《肘后方》,这本书是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比如天花、恙虫等病症的症状和诊治的医书。《肘后方》记载了很多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

葛洪是三国时期方士葛玄的侄孙,世人都称他为小仙翁。

葛洪曾经受封做过关内侯,后来受其师傅遁世思想的影响隐居在罗浮山炼丹。

葛洪不仅医术高明,对炼丹也颇有心得。他的师父郑隐知道世道要乱的时候就带着书籍和弟子前往霍山隐居避世了,只有葛洪留在了丹阳。这样看来,砒霜最初并不是为了成为毒药而被发现的,而是为了炼丹治病。砒霜是由矿石当中提炼而来的,它的样子有点像明矾,是红色的,所以古代也被它叫做红凡。

提炼砒霜的矿石也被叫做砒石,也可以称为信石。这是因为这个矿石出现得最多的地方是信阳,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为“信”。而将砒霜溶于水之后是无色无味的,所以将砒霜当成毒药会很难让人察觉的,所以历史就出现了很多的使用砒霜来杀人的案件。就比如说著名的拿破仑和光绪帝相传是因为喝了有砒霜的水而死的。还有《水浒传》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的时候,也是使用的砒霜。可以说,砒霜在古代就是杀人利器。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所以古代银针试毒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它是白色粉末,没有特殊气味,与面粉、淀粉、小苏打很相似,所以容易误食中毒。

虽有剧毒,但也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可疗伤治病,事实上,西方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承认和推广。上世纪70年代初,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可以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随后将其改制水针剂"癌灵",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曾在当地风行一时,但最后因毒性太大而放弃。现在砷剂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已经普遍运用,尤其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白血病)患者效果最好。

在国际上,砷剂治疗白血病也被认同。意大利曾做过一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维甲酸加砷剂的疗效比化疗要好。这种治疗方案也因此被纳入美国最权威的指南中。

目前砷剂已不单治疗白血病,而且在淋巴瘤、骨髓瘤、胃癌、肝癌、肺癌、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原来砒霜正确使用,通过提炼,还是有益医学的,只是,老百姓还是不要碰它为妙,对大自然的产物要抱有敬畏之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0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