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中到底有没有水银,有多少水银,

秦始皇陵墓一直是个谜,从陵墓开始修建,到陵墓中埋藏了什么,最后到陵墓是否被盗,一系列的疑问都没有准确的答案,甚至连秦始皇的尸体是否保存完好,也不得而知,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打开过秦始皇陵墓的大门,现在所发现的兵马俑只不过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品之一,光看兵马俑的规模,就知道秦始皇陵墓的规模之大,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始皇陵墓是从他当上秦王的那一年开始修建,直到秦始皇去世之后,还在修,秦始皇是公元前年当上秦王的,公元前年去世的,直到他去世之后的第二年,才在秦二世胡亥的主持下安葬,算起来修建了整整37年,以现代人的思维来看,一个陵墓修建37年,那规模得有多大呢?

秦始皇

秦始皇是在公元前年的7月病逝,当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赵高和李斯等人密谋策划胡亥上台,对于秦始皇的死是密不发丧,在秦始皇所乘车辆中装满了大量的臭鲍鱼,以遮盖尸体的臭味,然后又装作秦始皇没死的样子,沿着原来定好的路线继续巡游。

一个月之后,才回到咸阳,又过了一个月后,才安葬秦始皇,想想看,秦始皇在夏天高温季节去世,在尸体没有任何防腐措施的情况下,待了一个月,尸体肯定已经腐烂了。

秦始皇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去世之后,尸体居然得不到妥善的保存,为了安葬秦始皇,秦二世胡亥还让秦始皇后宫中没有生育子女的嫔妃陪葬,此外修建陵墓大量的工匠和奴隶也被关在陵墓之中陪葬,至于秦始皇陵墓中埋藏了哪些财宝,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秦始皇陵墓

《史记秦始皇本纪》: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秦始皇是七月去世,九月安葬,为他修建陵墓的人员达到72万人,地宫中的隧道一直挖到见水的地方,用铜封锢,然后再把棺材安放在里面,仿制的宫殿、百宫和各种珍奇异宝都放置在其中,藏得满满的,还让工匠投靠带有机关的弩箭,如果有人靠近墓室就会自动射向目标,然后用水银制作了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机械使其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种天象都齐备,地上的景象万千,利用娃娃鱼的脂肪制作的蜡烛,在很长时间都不会熄灭。

这是史记中关于秦始皇地宫的唯一记载了,如果你参观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墓,你就会明白这个陵墓真的是超级大,总体占地面积达到56.25平方公里,跟上海的徐汇区或者普陀区面积是一样大的,一个陵墓面积就跟现在大都市中的一个区一样大,你可以想象这个有多大。

秦始皇陵墓区域

但这只是秦始皇的陵墓面积,秦始皇陵墓中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地宫,这是埋藏秦始皇棺木的地方,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探测,秦始皇地宫有上下两层,总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相当于5.3个标准足球场地面积,这只是秦始皇放置棺木的地方而已。

根据现代考古探测,地宫有上、下两层,东西长米,南北长米,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西安在秦始皇陵墓边上人工建造了一个地宫,里面的物品按史记的记载以及考古研究来放置,如果你想了解地宫大概是什么样子,可以到西安秦始皇陵地宫去参观一下,虽然是人造景点,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和考古根据。

秦始皇的棺木应该就是在地宫的地下部分,根据史记的描述,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制作的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那么秦始皇时期,能制造如此之多的水银吗,是如何制造的呢?

秦陵地宫

首先可以肯定是有大量水银的,这个经科学研究也得出了结论,因为地宫附近的土壤中汞含量严重超标,而陵墓其他地方的土壤汞含量就很正常,这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陵墓中用了大量的水银是可靠的,用水银制造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的需要多少量?

根据现代的地理探测,已知地宫的总深度是26米~37米左右,平均一下深度就是31.5米,差不多有10层现代楼房那么高,在两千多前能挖如此之深,而且还要控制地下水不能淹没地宫,这绝对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也难怪修建了37年。

地宫的地上肯定有一个区域是用水银制作的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假设这些水银河流深度有1米,占地面积占到地宫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那么体积=长×宽×高,那么所需要的水银用量就是米×米×1米÷3=立方米,再根据重量=密度×体积的公式计算,水银的密度是13.6,那么地宫中1米深的水银总用量就是×13.6×=吨。

地宫内模拟的水银河

显然假设不成立,因为中国目前汞矿的总储备量只有8.14万吨,如果把水银河的深度按0.1米计算,那么秦始皇陵墓中的地宫也需要1.88万吨汞,这同样也不可能,如果把水银的占地面积改到十分之一,那么地宫所需汞的用量是吨,这个量估计在两千多年前也做不到。

但是要在地宫中形成河流,并且通过机械装置流动,产生这样的效果,水银用量至少也要有一千吨以上的量,水银是一种重金属,是唯一在常温之下保持液态的金属,密度是水的13.6倍,非常重,比一般的常规黑金属和有色金属都要重,重量重,那体积就相当要小,所以水银的用量非常大,预计地宫中的水银用量在~吨之间,这可是37年的提炼量。

秦始皇不是第一个使用水银陪葬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四百多年,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陵墓中就使用了水银,所以水银提炼对于古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当时的提炼是把一种丹砂的物质在常温状态下,放在火中烧,这样就提炼出汞来,但这种方法提炼出来的汞产量不高,而且易于挥发,容易让人中毒。

丹砂是提炼水银的原材料

于是古人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丹砂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煅烧,这样就能比较方便地得到汞,同时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就是这个方法得到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全国的汞矿资源只要被发现就能提炼,所谓的丹砂就是硫化汞,也就是汞矿,现在中国分布最多的就是西南的贵州省,其次就是西北的陕西和甘肃两省,陕西和甘肃当时正好就在秦国核心地区关中平原的附近,提炼也是非常方便。

所以有理由相信秦始皇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水银在常温下会产生汞蒸气,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在古代不具备防毒手段的情况下,想要盗取秦始皇陵墓是不可能的,所以秦始皇陵墓也没有被盗取,应该是保存完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8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