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检测中,化学选择题在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相当一部分分值比例,更侧重对一些基础知识内容的考查。
虽然在化学选择题中简单题、中档题的比例更高一些,但有些试题也会直接考到一些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非常容易忽略的“细小知识点”,因此,化学选择题在中考以及几次模拟检测中,仍然可作为拉开不同档次考生分数水平差距的“关键因素”,大家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面分享一些符合九年级一模难度水平的化学选择题,大家可在充分感受大致难度的同时,对自己当前的化学知识、答题策略进行一下查漏补缺。
第1题考查《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中关于“合成材料”的概念。与“合成材料”概念相对的是“天然材料”,通过四个选项的字面意思可知,BCD选项的原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故排除BCD。只有A中的塑料水杯为人工合成材料制成,故此题选A。
第2题考查考生对化学用语的严谨性、认真性。在A选项中,2个氯原子应表示成2Cl,故A错;B选项中原子个数比例不正确,氧化铝的分子式应写成
才对;一些考生容易误认为C为正确选项,C选项非常容易给考生打马虎眼,因为钙离子真正的正确写法应是
;只有D选项的表示是正确的,此题选D。
第3题着重考查对一些化学实验细节正误的判断,大家在复习备考阶段应需格外注意。
在A选项中,正确做法为“天平的左盘放化学药品,右盘放砝码,且两盘都要垫一层纸”。A图中恰好把左右两盘中的物体放置颠倒,故A错。
对B选项来说,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而不是与最高处相平,否则只能造成“读数不准”,故B错。
D选项为大家曾经做过的“过滤实验”,凡是细心且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习惯的学生都能注意到,过滤的过程必须要用到“玻璃棒”来进行引流,而D图中并没有用到玻璃棒,而是直接倾倒(此做法并不规范),故D选项错误。
只有C选项的操作完全符合实验操作规范。此题选C。
第4题主要考查大家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理解。而C选项则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特征,故大家能够直接判断出C为正确选项。
单质状态下的化合价为0价,变为化合物之后便不再是0价,故化合价会有变化,故B错;两种反应物均只有一种元素,故均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故D错。
有些学生觉得A选项似乎“也没错”,因此会觉得此题是不是应该选择A。这时候,大家需要通过动脑筋后考虑到,AC两个选项进行对比可知,题目要求中并没有说明此题为“多选题”,且C选项比A选项更有分量、更有把握一些,故此时应选C并舍掉A。要知道,考试过程中,有时候也在考查大家的“答题策略”是否到位。
第5题考查大家用一些方法来对两种物质进行鉴别。B选项的方法可直接从中看出,若“用水溶解”的方法来鉴别两种物质,那么氢氧化钠在溶解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烧杯表面会变热;而硝酸铵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吸热,那么烧杯表面会变冷。故可通过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来鉴别B选项中的两种物质,此题选B正确。
稀硫酸为酸性溶液,硫酸钠为中性溶液,故滴入酚酞溶液后均为无色,故A中的方法无法将两者鉴别,A错误。
对于D选项来说,大家也要充分考虑到后果。若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那么会必然导致溶液中新增杂质“钙离子”,故D选项中的方法不可取,D错误。
对第6题这种判断正误的题来说,大家也可以适当使用“排除法”来做。
对A来说,这种“制造氧气”的方法在气体的收集方面存在很大难度,故A的方法不可取,排除A;
对B来说,很显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无机物,不是有机物,故B错;
对D来说,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溶液也可能为“亚硫酸盐溶液”或“碳酸氢盐溶液”,故D错。
只有C选项无任何错误,故C正确。
第7题考查大家对“化学反应与图表”之间关系的掌握。
在B选项中,可直接判断出,在加入少量Fe单质的过程中,Fe会直接置换盐酸溶液中HCl的H元素,从反应方程式的角度可直接判断出,会有部分HCl溶质变为“氯化亚铁溶质”,故溶液质量在最初的一段会有所增加;而少量的Fe在反应完毕后,溶液质量便不再发生变化,故B图可很直观、很准确地反映出溶液质量的变化特征,故B选项正确。
对A选项来说,若有少量氢氧化钠发生变质,产生的杂质则为碳酸钠。那么,在加入稀盐酸溶液后,稀盐酸则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完毕之后,再与杂质碳酸钠发生反应。故反应的第一段并不会产生气体,故A错误。
D选项图表的表述过于绝对,哪怕加入足够量的稀盐酸溶液,滴入后溶液的pH值也永远不会低于滴入溶液的pH值3,所以到最后,滴入后溶液的pH值不可能达到0,故D错。
第8题比较简单。很容易看出,只有D选项的熔化为物理变化,故D为正确选项。ABC均存在很明显的“化学变化”特征,故排除。
第9、10题均为“理化综合题”。
第9题要求大家选出错误的一项来,大家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细心。
B选项存在明显错误——汞原子体积并不会因汞柱的上升而“变大”,在大家当前的认知范围内,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方法能够使汞原子的体积变大,故B错误。此题选B。
A选项表述符合“溶解”的特征,C选项表述符合“化学反应”的特征,故AC均正确。
第10题的A选项有明显错误,毕竟过量的亚硝酸钠加入食品后,会对购买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故不选A;“为了减少污染而禁用化肥”,会导致一部分农作物因缺少化肥而缺少一些必要的生长所需元素,故B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
第11题为一道“理化综合题”,考查大家对一些物质的分类。对这种“物质分类判断正误”题型,大家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而酌情选用“排除法”来做。
在C选项中,二氧化碳并非污染物,故C选项错误;
在D选项中,玻璃没有固定熔点,故玻璃并非晶体,故D选项错误;
对于A选项中的“氨水”,可能会成为一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举棋不定”的原因。实际上,大家可把氨水想象成“一水合氨”,从而可“大大方方地认为”氨水属于“碱”的范畴,故A选项的分类正确。
第12题为一道理化综合题,需要大家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来,因此大家需要注意审题。
AB选项均为正确表述,因此大家可在考前把AB选项作为“正确结论”来进行记忆。AB选项均不能成为此题要选择的选项,要注意审题。
第13题主要考查对“碳单质”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容易一些。
C选项的表述有明显错误,因为石墨为导体,极容易导电,故此题选C。
其他选项均正确且符合题意,但大家却都不要选上。
第14题也是一道理化综合题。C选项中的丙实验可达到目的,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向下流动,当导致下方的蜡烛熄灭后,则这种现象正好说明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特征。故此题选C正确。
对于D选项丁图中的设备,仔细分析后可知,这是“过滤设备”。而硬水的特征为“有钙离子、镁离子溶解在水中”,因此通过“过滤”的方法并不能“把钙离子、镁离子过滤掉”,故不能让硬水变为软水,故D选项错误,排除D。而正确的“硬水软化”方法,则是通过煮沸的过程之后再进行过滤,才能够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