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饮用水中的死亡元素,人们喝得津津

文/非凡科普

你敢相信吗?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一种化学届的“死亡元素”,氟利昂制冷剂、不粘锅的涂层、杀虫剂、灭火剂,甚至是最熟悉的牙膏,无一例外它们之中都包含一种化学元素——氟,然而这一元素却被美国人添加到了饮用水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氟元素

氟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氟元素单质是淡黄色、有剧毒的气体,氟气的腐蚀性很强,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也正是因为它这种特殊的化学性质,所以在化学发展史上,氟有着重要的地位。

科学家们最初对氟的研究,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它在年的时间里,就像是死神一样,无情的收割了数十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命。

为研究氟单质“牺牲”的科学家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大量重复氢氟酸的实验后,被毒的卧床不起;有着“化学元素之王”称号的,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在实验中装置发生泄漏,大量氟化氢气体损伤了他的肺部和眼睛。

20多年后苏格兰的诺克斯兄弟,想要通过加热氟气和氟化汞的方式制取氟单质,结果一死一残。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比利时的鲁耶特,法国的尼克雷、费雷米,英国的歌尔等人,因为它牺牲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直到多年后的年,法国化学家莫娃桑改良了戴维的电解法,同时加入了冷冻剂,让实验室的温度一直控制在零下23摄氏度以下,这才分离出氟单质,终于有人驯服了这个“最凶猛”的元素。

被誉为“死亡元素”的氟

可也正是这样一种“死亡元素”,被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为的添加进了自来水和饮用水中,其中美国算是开辟了“先河”。

这一切都源自当年一起神秘的“牙病”,在20世纪初,美国的科罗拉多泉市和马尼图泉市,分别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病例。

病人的牙齿上都出现了明显的褐斑,而且病人基本都是小孩,研究人员对这种病例的研究持续了30年,终于发现了,这是因为当地饮用水中含氟量过高所导致,这就是现在的“氟斑牙”。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氟斑牙虽然长相不好,但它却让龋齿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后来,经过研究人员的实验发现:当饮用水中,每升含有1毫克的氟时,就能够预防龋齿,也不容易产生氟斑牙。

有了这个结论,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简直就是个天大的喜讯,因为那刚好是精致面粉、糖果,以及加工食品流行的阶段,使得美国人的龋齿率暴增。

要知道在美国看牙医的费用相当昂贵,如果通过在饮用水中加入氟化物,就能降低龋齿发生的概率,简直就是治病又省钱的好事儿。

随后,年美国便开始执行,饮用水加氟的“集体医疗行为”,结果证明,这种方式让出生的孩子蛀牙率下降60%。

美国在饮用水中加入氟

这样的一个数据,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视为,20世纪公共健康十大贡献之一,后来很多地方也纷纷效仿,但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氟的危害性一直都存在。

所以很多人认为,就算在饮用水中加氟,可以防治小孩的龋齿,但政府不应该在公共饮用水中加氟,来强迫人们饮用。

所以现在依然采用在饮用水中加氟的,有包括美国在内的近30个国家,而中国、德国、芬兰等10个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拒绝或已经停止在饮用水中人工加氟。

其实自来水氟化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和地区,因为很多国家原本就已经存在氟超标的情况,我国就是地方性氟中毒高发的国家之一,所以不能再人工加氟。

若是人体每天摄入的氟总量超过4毫克,就容易引起慢性氟中毒,长期摄入过量的氟,不仅会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瘫痪。

虽然近些年我国也一直在解决饮用水氟超标的问题,但治理效果并不是很满意,这其中主要的障碍,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水源污染。

最后:

截止到目前,中国三分之一的主要河流,和60%的地下水都受到了污染,所以我们在治理饮用水氟超标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1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