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黄金的原因,财富只能排第二

人类是有黄金情结的:

黄金时代、黄金比例、黄金源地。

任何名词前加上黄金二字,便成了加冕。

无论男女,

都为那纯纯金黄色带来的沉淀感着迷。

年,英国女王

以一辆豪华黄金马车亮相英国国会开幕大典,

引起轰动。

回到古代,

“书中自有黄金屋”

——是读书人自我勉励的诗句;

“玉钚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碧。”

——是小女儿的情愫;

就连千古一帝刘彻送给初恋的第一份礼物,

都是金屋藏娇。

在东方,黄金是佛教七宝之首,

新建的佛像要镀金身,寓意健康。

在西方,想传达某种不朽的时候,

黄金也会率先被想起:

“真理,如同黄金一般。

不能通过收割它而获得,

而是需要不断洗濯掉非黄金的部分。”

1

黄金第一次在中国风靡,

是在唐朝。

盛唐广用金银器,尽显富贵之风。

后世考古中,

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都出土了不少金银器。

但宋代前,大量的器物以鎏金为主。

鎏金——

将黄金溶于汞中形成浆糊状的金汞合金,

用金汞合金均匀地涂到干净的金属器物表面,

加热使汞挥发,

黄金与金属表面固结,

形成光亮的金黄色镀层。

史书记载,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描述的正是金不易氧化,化学性能稳定的特点。

黄金贵重,

这种鎏金的做法往往既有利于器物保存,

也不至于消耗大量黄金。

但到了明代,

突然出现了大量以纯黄金为材质的器物。

这些大量出现的金器,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从哪里来呢?

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郑和下西洋。

2

明代早期,

郑和率船队起航,

最远达到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在大航海的过程,

郑和将中国特产带给世界各地的同时,

也将世界特产带回了中国,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黄金。

从此,中国贵族们实现了“黄金自由”的可能。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从元到明代早期,

是一个多元文化激烈融合的时代。

这一时期,

中东、蒙古、藏族和中原文化充分碰撞的同时,

华丽纯金器物器物也渐渐登上了主流的舞台。

黄金中,

偷偷凝刻着

关于民族、世界与时间的奇妙规则,

但黄金的传播,

还不仅于此。

3

18世纪初,

比郑和下西洋晚了一小段时空后,

牛顿推动了金本位制度。

虽然牛顿以万有引力被后人熟记。

但金本位制度,

却是在当时产生更大影响的事件。

在牛顿的建议下,

英国的货币发行兑换开始与黄金挂钩,

比如3英镑17先令10便士,

就可以换一盎司黄金。

英国正奔跑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

国际影响力极强。

在英国的示范下,其他国家纷纷向金本位过渡。

这不但实现了各国货币流通的内部统一,

有了世界同伙的形式,

方便了国际贸易和投资往来。

地球村的第一步并不是现在的互联网,

而是当年牛顿推行的金本位制。

黄金成了地球人民都知道的货币。

4

许多年后的德国,马克思总结: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黄金不再仅是华贵的象征,

更在保值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

被认为是能够有效抵御通胀的资产。

越来越多的人,

有了每年给自己买黄金的习惯。

买下的是黄金,

积攒的是当下的惊喜与未来的保障。

在不确定的时代,

一点点积累着自己的确定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3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