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怎么学

北京中科白癜风级别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初中化学怎么学?

初中物理怎么学?

高中数学怎么学?

……

诸如此类问题,每个学生、家长、老师都经常遇到,其答案差不多千篇一律,无非是“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完整作业、及时复习”、“整理错题”、“多记多背”……

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包括大部分任课老师,在学生时代都践行过上述方法,但结果可能并不如“传授经验或方法”的人说得那么好,至少一半的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的结果是“没什么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长大成人后继续按照上述标准要求子女或学生:你要“预习”、一定要“认真听课、做笔记”、一定要“多做题、多整理错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学好化学(包括数学和物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下,正常情况下,学生会在初三上学期正式开始学习化学,但少数学校或班级可能会提前授课,这些学生可能会在初二下学期甚至更早时间正式开始学习化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可能很多学生刚升入初中时,会下定决心学好代数、几何,到初二开始学习物理时下决心从一开始就要学好物理,到初三学习化学时又决心尽一切努力学好化学、不能让它拖后腿……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很多学生也真正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实际效果往往不如人意,越学感觉越难、越学成绩越差,到了高中需要分科或选科时,物理、化学成了很多学生竭力避免的学科,如果数学不是高考必考科目,我相信至少一半的高中生会选择不学数学。

可能很多成年人都记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类的话,这也间接说明数理化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数理化作为三大理科,为什么要先学物理、后学化学,而不是反过来或者同时开始学?

数学作为理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物理、化学中的计算都是以数学主基础的,没有数学基础,别说解决物理、化学问题,连理论都可能学不了。

但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初二学物理、初三学化学呢?如果像物理一样,从初二就开始学习化学,不更有利于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吗?

表面上看,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初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背”:九九乘法表、四则运算法则、分配律、结合律等,学生只要能正确背下来,做题时不管是灵活运用、还是生搬硬套,大多都可以把题做对,起码成绩不会太差。这是因为小学的数学知识很少、学习周期又比较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背”—死背也好、活记也罢,结果差不多,有时候也难以判断学生是靠灵活运用做对的题、还是靠生搬硬套做对的题。

学习上述最基础的数学入门知识,以“记”为主,其实就是用学习文科的方法学理科,我个人认为小学学数学时以“记”、“背”为主,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习策略,但是进入初中后,学生就应该从“以记为主”的学习策略逐渐向“以理解、灵活运用为主”的学习策略过渡,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用文科的方法学习理科,再加上大多数初中数学老师仍然强调让学生“先记住”、“先背下来”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仍然沿用小学学数学的方法学习初中数学,很少有学生能意识到要改变学习方式。

物理,作为一门新的理科,其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反过来用物理规律去解释各种复杂的现象、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坚持以逻辑分析、推理为主的授课方式,就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从“数学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较变,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也非常有帮助。另外一点,物理中的规律普适性比较强,至少在中学物理中,真正的特殊情况非常少,这就相当于降低了学习难度,这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新的思维习惯、培养新的学习方法。

与物理相比,化学规律中的特殊情况就比较多了,比如:

金属单质的颜色中,铜算是特殊的;存在状态中,汞算是特殊的;

酸的通性中,浓硫酸、硝酸是特殊情况;

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活泼金属中,除了钾、钙、钠外,铁也算是一种特殊单质;

在元素化合价中,NaH中的氢是特殊的,F没有正化合价、在卤素中也算是特殊的……

以上列举的特殊情况,有些初中老师可能根本不提,有些提到的、老师也不会解释太多、只是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除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死记、也可能只能“死记”外,其它情况如果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则会严重妨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其次,化学考试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有些是教材上没有的,比如可溶性亚铁盐、铁盐溶液的颜色,很多化学试验的现象,离子鉴别的方法等,这些既需要老师加以补充、还需要学生多做笔记,我记得我的高中化学教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没有单独的笔记本),这是物理、数学上没有的;这是学习物理、数学时不需要的(起码不需要记那么多);

有人说“数理化中,化学最简单”,我认同这句话,不过我觉得不需要再加上一句“数理化中,化学笔记最重要、需要记的也最多”;

而要掌握复杂的化学知识,也非常需要逻辑性与条理性,比如,真正理解了元素周期表后,初中学生基本也就掌握了元素化合的方式、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重难点之一)等知识,但如果老师没能解释清楚,学生学起来就会很难。

化学与物理是有一定联系的,比如物质的物理性质,本质上就是物理知识,学生在初二物理中学习了相关概念后,就相当于间接降低了学习化学的难度。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在初三开始学化学,可能比在初二和物理一起开始学效率更高。

接下来,我们来看怎么学好化学。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就像爱迪生的那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很多人过于重视“个人修行”,而忽略了“师傅领进门”的重要性,如果老师能真正把学生领进门,学生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学。

如果老师真的会教,那么学习理科时学生是不需要提前预习的。原因很简单,不管老师怎么讲,结论都是一样的;不管老师怎么分析一个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法肯定是确定的;学生不预习,在课堂上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样行不行?那样可不可以?……但如果学生提前预习了,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那个“正确答案”就会自然显现出来,除了那个“正确答案”、学生很难想到其它方法,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既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更难让学生“学有所成”,就像看一个悬疑片,如果提前知道了主要过程和结论,就算耐着性子看完整部影片,观影体验也会大打折扣甚至索然无味。

但是,真正的好老师,可遇不可求。社会上的所谓“名师”,大多名不副实。

现在的大多数中小学理科老师,基本上都是在用文科的方法教理科,甚至只会照本宣科、老师没有一点儿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时候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

如果学生没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师,这时候课前预习就比较重要了:一方面要对教材上可能是重点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另一方面助于我们在听课时分辨出哪些是教材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对于教材上没有的重点知识,一定要尽快地记下来;课堂上,在保证正确记录的前提下、尽量把笔记做完整(或者课后找同学的笔记补充完整)。

课后,除了复习之外,至少要再把教材通读一遍,尝试用一个或几个逻辑线条把知识“串”起来,这样既能提高记忆效率,又有利于分析问题时正确使用相关知识。如果遇到想不通的地方,及时找老师询问或者与同学讨论,在学校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助于校外:如果要找“名师”补课,最好由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让老师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而不是由老师决定补课内容、或者老师通过“套”结论或大量刷题让学生产生“懂了”、“会了”之类的错觉。

第三,多看例题讲解。现在的课外辅导书、习题册非常多,尽量选一些有详细讲解的教辅,然后把例题当习题做,尤其是比较有难度的例题,先自己做一遍,如果做对了,要把自己的思路与参考答案的思路做对比,看看有哪些异同、哪种思路更好;如果没做出来,看答案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我”没有想到?是因为没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还是其它原因?如果某个答案是不能通过正常分析、推理得到的,简单地说就是“没见过(这个方法)就不可能找得到”,这时候就要思考一下有没有能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到的方法,如果没有,就可以不学参考答案上的那种方法(可以尝试记住,但不要强求)。如果把例题都彻底弄清楚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可以少做、甚至不做练习题/作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尽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从以“背”为主的学习方式向“以理解、运用”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时还要理解孩子、体谅孩子,允许孩子在一定条件下少做、甚至不做作业,比如“考试多少分/单科排名达到多少,可以少做多少作业”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00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