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特备提示物质的分类是中考的必考点,学生需将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尤其是纯净物中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辨别。一、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食盐水等。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铁、氧气、碳等。4、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等)、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特别提示:①但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元素的种类来划分的;②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③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化合物。④判断氧化物:必须含有氧元素;一定是两种元素组成;一定是化合物。学习元素符号的书写,认识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认识元素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二、元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数量。不同种类的元素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地壳中含量: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氮、氧。海水中含量最多:氧。生物细胞中:氧、碳、氢、氮。3、前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4、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①表示一种元素,比如H表示氢元素;②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Fe表示铁这种元素。微观: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Fe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这种元素的一种原子,如Fe表示铁原子。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时,该符号表示微观意义,如5Fe只表示5个铁原子,没有5个铁元素的说法。5、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石、氵、气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相对稳定的结构。6、元素周期表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横行(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③纵行(族)同一族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九年级化学高效学习法则,将来你一定会感谢当年奋斗的自己中考重点内容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好不好,就在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