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水银含量,漂浮的青铜棺椁,秦陵地宫

传说秦始皇的地宫并不在秦始皇帝陵封土下边,而是建在了南边的骊山当中,封土下边其实是一座祭坛,祭坛下边是一条水银河,秦始皇的铜棺椁漂浮在水银河上,在祭坛和骊山下边的地宫间循环流动!每当铜棺椁漂流到祭坛,就会撞击到祭坛上挂着的金钟,金钟鸣响,秦始皇的灵魂就会从棺椁出来,登上祭坛,俯瞰他的大秦帝国!

水银!祭坛!漂浮的铜棺!这些听起来太诡异了吧!?就连当年来到秦始皇陵勘探的考古队也被这些传说唬得一愣一愣的!考古专家们明白不能仅听传说,是时候调查秦始皇帝陵了!

考古专家们先从秦始皇帝陵墓范围入手,很快就测量出陵墓封土是一个51米高的棱锥体,底边分别是米长和米宽,面积相当于17个足球场大小,向外继续勘察,又发现两段城墙,内城周长3.8公里,外城周长6.4公里,再加上距离陵墓1.5公里外的兵马俑,整个陵墓的面积超过了56平方公里!如此庞大的陵区,地宫会修在哪个位置呢?是传说中的骊山之下?还是正在勘测的秦陵封土之下呢?

这时,有位专家想起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句记载:“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俱天文,下俱地理”!

水银!!!传说中秦始皇的铜棺椁漂浮在水银上,史记里记载秦始皇灌输水银做江河湖海,对,传说和史记都提到了水银,于是,考古专家决定从水银开始入手调查!

令人惊奇的事情出现了!专家们用洛阳铲取出的陵墓封土检测,其汞含量居然比其他地方高出了数十倍,这就说明秦陵封土下边的确存在大量水银的啊!有专家估算后说:“地宫中至少有吨水银!”这个数字太夸张了吧!?因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即使到了宋朝,冶炼水银采用了先进的密封蒸馏法,水银的炼制效率比秦朝大大提高,全国水银的年产量也才多斤!没错!单位是斤而不是吨!那多年前的秦始皇,居然能用吨水银注入地宫,这些水银从哪来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考古队联系到了地矿局,根据地矿局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在陕西安康旬阳北部秦岭山系南羊山麓的公馆、青铜沟一带,分布着余处古汞矿洞遗址!后来著名地质学家戴安周先生考证研究认为:“从旬阳汞矿所处地理位置和古矿洞的开采时间推断,旬阳汞矿的始采时间与秦始皇修陵的时间基本吻合。

水银采炼的时间地点对上了,可考古专家们估算的地宫至少有吨水银,这个量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要知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年)至秦二世二年(前年),历时39年,以当时秦国采炼水银的工艺,再多给39年也生产不出吨水银啊!难道真如东晋王嘉编写的《拾遗记》所说,秦始皇见过宛渠国的“神人”,是不是这些“神人”帮助秦始皇生产了大量的水银?当然。专家们是不会相信古人写的神怪小说,但此时又想不出合理的解释,难道是自己估算错误了!这着实困扰了考古专家们......

带着困扰,时间来到了年,国家启动计划,决定对秦始皇帝陵使用遥感,探地雷达,和考古钻探等手段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综合勘探,结果,勘探中真的在秦始皇陵封土下发现了一个水银湖!

这个水银湖东北部水银最多,南部水银第二多,西北部水银最少,这正好符合中国山川的分布,秦朝的时候,秦帝国的东.北方是大海,南方有大江大河,西.北方干旱少雨,这样看来司马迁没有说谎,秦始皇果然按照地上的地理分布,在地宫用水银注成江河湖海,这都是真的!那史记里“机相灌输”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意思看,好像是描述水银在机器灌输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流动的水银?水银密度大,是可以让铜棺椁漂起来的!利用水银的浮力,秦始皇的铜棺椁正好可以随水银的流动,不停地巡视着这座地下的帝国!”看到这里,再联想到文章开头那个传说,难道史记里“机相灌输”描述的是铜棺椁在水银上漂流?

天呐!传说难道会是真的吗!!??来听听考古专家怎么说吧:考古工作是通过对古代人类社会留下的实物遗存(包括器物、建筑等)及相关的生活环境与文化景观来分析与重建过去人类活动的一项工作,必须科学严谨,以目前的考古技术,是无法支撑秦始皇陵墓更深入地开发的,在没有更多真正实物遗存来分析佐证的情况下,有关秦陵地宫的传说,依然只是个传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9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