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近20多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上升趋势,点位超标率从7.16%增加至21.49%,增长了14个百分点。污染物以镉(Cd)、镍(Ni)、铜(Cu)、锌(Zn)和汞(Hg)为主,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于北方。
上述数据源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发布在最新一期的《环境科学》期刊上。《环境科学》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这也是权威期刊第一次公布全国范围内多个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状况。
研究人员表示,此前对于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尺度或者单个区域内,且多集中在工业区、矿区、城郊耕地等。研究人员分析了年以来个耕地样点土壤重金属实测数据,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土壤重金属历史数据,评估了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以轻度污染为主。不过,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污染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镉(Cd)的污染比重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点位超标比重从1.32%增至17.39%,20多年间增加了16.07%。镍(Ni)、铜(Cu)、锌(Zn)和汞(Hg)的点位超标比重分别增加了4.56%、3.68%、2.24%和1.96%。
图表来源:《环境科学》年10月刊
从不同地域的重度污染点位来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重度污染点位比重最大,为7.11%,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东北部、鄱阳湖平原南部、巢湖西部平原和淮河中游等区域;黄淮海平原重度污染次之,点位比重为5.11%,主要分布在山东丘陵区、豫北平原、京津唐地区、黄泛平原等地区;四川盆地重度污染点位主要在成都平原中部;松嫩平原的重污染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长春等地;三江平原点位目前尚无重度污染。
年4月17日,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曾联合发布过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报》仅有余字,没有公布具体的调查数据和污染分布图。据此公报,全国土壤调查点位中,耕地部分的污染比例达19.4%,即受污染耕地约占全部采样耕地的1/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的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为21.49%,较年的《公报》增加了2个百分点。不过研究人员解释称,这源于样本采样方法的差异。《公报》中的数据来源于均匀采样,此研究中的数据部分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能存在一定发表偏倚,如部分文献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