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学问,这7种刀剑装扮方法,建

大家好,欢迎来到匠人工坊!

烤蓝

多年前,北宋徽宗皇帝做了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他对梦里见到的雨后天空的那种颜色甚是喜欢,便给烧瓷工匠传下旨意:“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徽宗的这道圣旨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那种颜色。

而不知道哪位大马士革锻造师获得了什么样的灵感,他们居然将天空的蓝色植入到了冰冷的钢铁中,让钢铁成了展示他们艺术的画布。

他们将刀片放入碱或酸液中,反复加热煮沸,在刀剑表面生成一定厚度的致密氧化膜,既可以增强抗蚀能力,又能让刀剑呈现出别致的色彩,人们将这种表面发蓝处理称之为“烤蓝”。我国旧时做银饰也常用烤蓝这种方法。

珐琅

珐琅就是一种矿物质,古代,人们习惯把附着在陶瓷表面的叫“釉”,建筑上的叫“琉璃”,金属上面的叫“珐琅”。工匠在刀剑上填满这种矿物质的珐琅釉料,然后拿到约摄氏度的炉温中烘烧。在高温中,刀剑上的珐琅会由固体熔化为液体,然后将刀剑取出,冷却,这时,珐琅就会固着在刀剑上,形成绚丽的色釉。通常,烧蓝多用于装饰刀剑的柄、鞘。

鎏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技术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于青铜器的加工装饰。到了宋代的时候,传到了日本等许多国家。这种神奇的鎏金工艺,离不开一种东西——水银。

我们都知道,水银可以溶解黄金,形成金汞合金。工匠把黄金和水银混合加热溶解,然后冷却成泥糊状,涂抹在刀剑上,绘制成各式图案。然后再烘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就会附着在刀剑上了。人们也称这项技术叫“涂金”或“镀金”。

但是,长期接触重金属水银的话,很容易中毒,所以每一把精美的鎏金刀剑背后,可能都有一个鎏金工匠悲惨的命运。

镶嵌

镶嵌最初是由雕刻工艺发展而来的。其制作过程基本分为四步:第一步,工匠先在刀剑、刀柄上刻出凹槽,以便内嵌金银。第二步,凹槽上加工精细的纹饰,然后根据纹饰錾刻浅槽。第三步,镶嵌。也就是在凹槽内填充上银丝、金片、珠宝等装饰物。第四步,将不平整的表面敲打,用错石磨错,达到自然平滑、严丝合缝的程度。

钢凿

这种钢凿装扮方法常见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剑柄,工匠在钢铁上雕刻出各种复杂精细的艺术造型,用来装饰小剑和匕首的刀柄。

金银绞线

这种装扮也是常见于欧洲的礼仪刀剑,工匠把金银线拧绞成各种花样的丝线,然后缠绕固定在刀剑柄上。

折叠锻打花纹钢

以上六种工艺多用于刀剑表面装饰,另外在古代,工匠还发明了一种复合折叠锻打工艺,将多种不同性质的钢材叠在一起反复锻造,因含碳量不同、软硬不同、折叠锻造手法的多样性,既能使刀剑兼具硬度和韧性,还可以使刀身产生各式明暗相间的花纹肌理。

这些工艺技术让我们见证了冷兵器的辉煌与发展,也见识了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纵然时间飞逝,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和学问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传承、细细品味。

我是匠人工坊小刀匠,本文原创发布,点我头像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3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