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王凯、江疏影等实力明星联袂演绎的古装传奇剧《清平乐》在千呼万唤中亮相荧屏。
不过,尝鲜之余,很多观众表示难以get到剧情,越看越感觉自己像剧里青铜级选手郭皇后。
郭皇后剧照其中,最烧脑桥段的应该就是晏殊被贬、启程应天府前,与官家赵祯围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展开的那段对话。
02:45这段对话真可谓将“闪烁其词”发挥地淋漓尽致,总结起来就是对观众表达出了俩字儿
于是,观众朋友们便开始五花八门地猜起来。
综合广大观众朋友们的智慧以及条条自身的愚见,条条把这段对话换了一种翻译方式。
在翻译之前,我们先简单进行一下前情回顾。
在很久很久以前,刘娥(赵祯养母,剧中大娘娘)因不能身孕,就与自己的婢女李兰惠(赵祯生母,剧中李顺容)搞了一出“双凤戏龙”,让李兰惠怀了龙种。
李兰惠生下这娃后,这娃自然就成了主子刘娥的孩子,也就是剧中的男主——宋仁宗赵祯。
这个故事在民间有一个妇孺皆知的版本,就是《狸猫换太子》。《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娥被过度黑化。历史上真实的刘娥我们暂不细论其功,仅从“章献明肃”皇后的谥号以及后世“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评价,我们便可对其人品与能力略窥一二。
再后来就是我们在剧中看到的情节。
赵祯知道此事后,非要接生母李兰惠进宫。而大娘娘刘娥则通过任用没啥本事的王耆担任要职来警醒赵祯:你要再胡来,你的朝廷就乱成一锅粥了。
身为赵祯导师的晏殊自然要帮自己学生回怼大娘娘两句。
晏殊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这一怼碍了大娘娘面子,要没好果子吃了。
于是,他先收拾好滚出京都的行李,再演了一出笏板折齿的戏码,给了大娘娘对自己宣泄情绪的出口。
大娘娘也没有辜负晏殊的煞费苦心,以“失仪”为借口,贬黜晏殊至应天府。
接下来,就来到了晏殊被贬启程前,与赵祯围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对话。
在简述背景后,我们可以对这段对话展开另一种方式的翻译了(未加粗为原文,加粗为译文)。
赵祯:那么朕有一问,何为不可为之事?
赵祯:那么我有个问题,啥叫不能做的事儿?
赵祯(委屈巴巴):若不可为之事为恶,君子当不为;若不可为之事为善,而君上使此善事成为不可为之事,君上便是昏君,不是么?
赵祯(委屈巴巴):若不能做的事儿是恶事儿,那很显然,君子不应做;但把亲娘接进宫尽孝本来是好事儿,但我做了的话就会把这好事儿变坏事儿,那我不就是昏君了嘛?
晏殊(嘿嘿一笑):臣再度失仪,惭愧惭愧。
晏殊(不愧是我晏殊教的学生,真开窍):妈呀,虽然我是这孩子的老师,但人家毕竟是官家,还是象征性地认个错吧。
赵祯:此次朕做得了主,赦先生无罪。
赵祯:我那个养母又不在,别整这些有的没的,快“哔——”说。
晏殊:天下之大,包罗万象。有正必有邪,有阴即有阳。
晏殊:这天下这么大,啥样的事儿都有。有一面也就会有对立的另一面,这可以用于两件对立的事上,也可以用于一件事对立的两面。
晏殊:陛下乃天下共主,而非是扬善惩恶的侠客和判官。
晏殊:官家您是天下所有百姓的主人,不是非要认个是非对错死理儿、而且一个举动仅影响一两个人命运的大侠和判官。
赵祯:明君当如何?
赵祯:那我要当个好皇帝该咋整?
晏殊:执国如执秤。若想使秤常平,君心当如镜,明辨善恶是非。
晏殊:掌管国家就像把握那秤杆子。要想让秤始终平衡,你个做皇上的首先要会分辨是非对错。
晏殊:再要执秤之臂,有莫大的力道,才能平衡四海洪荒。
晏殊:但不是能分辨是非就可以惩恶扬善了。你现在还是个翅膀没足够硬起来的屁孩皇帝,太任性地把你亲娘接进宫的话,可能hold不住要在你两个娘之间站队battle的大臣啊!
晏殊:臣如今,已经不能为陛下之臂,扛住太后之力了。却仍当尽绵薄之力,为陛下明心境,为朝堂众臣论是非。
晏殊:现在我要滚了,以后不能帮你直接怼太后了,但还是可以帮你出出主意的。
晏殊:臣此次被贬黜出京理由是失仪,而非是抗辩太后任用非才之人;太后罚的是晏殊的狂傲浮躁,而不是晏殊的直言进谏。
晏殊:这次你养母把我贬了的借口是我失仪和狂妄,而不是我敢于直言进谏。所以,你这个养母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懂得广开言路的重要性,这是真心为咱大宋好啊。所以你就别把你亲娘接回来闹事儿了,我能和你养母演好戏,但你就没你导师这本事啦。
不得不说,这段话真的是要细品细品再细品。
很多观众看了两集后,反应剧情无聊、拖沓。其实,这并不是剧情的问题,只是在快消费时代,我们已经渐渐失去了静心细品的耐性。
仅从目前的内容而言,条条认为,这是一部文火慢煮、细水长流的大格局剧作。
剧中各条线索就像封闭平面内不断四散而落的汞珠,一旦汞珠密度大到可以开始自行吸附凝聚的程度,它带给我们的,必将是接连不断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