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是代表水体遭受有机污染最为广泛使用的水质指标之一。常用的COD检测方法主要有:《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和《化学需氧量USEPA消解比色法》(简称哈希法)。
高盐废水,常见于印染、废电池处理、腌制、煤矿、石化行业,其含有大量的钙、镁、钠、氯等离子导致盐分过高,由其是氯离子浓度过高会对COD的测定造成严重的干扰,氯离子易被氧化剂氧化,从而消耗氧化剂或其与体系中的银离子反应生产氯化银沉淀使催化剂中毒,导致测定结果偏高,使COD检测结果失真。针对高盐废水COD的测定,现主要有以下方法:
重铬酸盐法+掩蔽剂
适用于当水样含氯化物浓度小于mg/L,且COD浓度低时。以硫酸汞为掩蔽剂,可利用掩蔽剂中的汞离子与氯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可溶性的氯汞配合物,从而起到减少氯离子干扰的目的。硫酸汞与氯离子的质量比常为10:1。因汞化物含有剧毒,因此当水样中的氯化物含量高于mg/L时,所用汞量过大,产生二次污染具有高风险,且过多的掩蔽剂会使硫酸汞和重铬酸钾反应生产一种强氧化性物质,影响COD的测定。
稀释法
适用于氯离子含量高、COD浓度高的水样。通过稀释水样中的氯离子浓度达到去干扰的效果。然而稀释倍数越高,检测误差越大,常导致水样的COD低于检出限、检测误差增大甚至无法检出。
总有机碳(TOC)检测系数法
理论上1mg/L的总有机碳对应2.67mg/L的COD,因此可用总有机碳的测定代替COD的测定,可解决氯离子干扰造成的COD测定失真问题。缺点是TOC检测步骤复杂、检测费用高、测样时间长、结果难被环保部门认可。因此限制的TOC法代替COD检测的发展。
氯气校正法
适用于氯离子含量小于mg/L的高氯废水,COD检出限为30mg/L。在消解时采用一个回流吸收装置,将生成的Cl2导出用NaOH溶液吸收,使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把消耗的Na2S2O3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量,即为Cl-的校正值。测定表观COD值,计算表观COD和氯离子校正值之差,即为所测水样的真实COD。该方法装置复杂、操作繁琐、可控性差,因此除了石化行业,大部分检测机构不具备该检测条件,环保部门也不认可使用该方法的检测结果。
标准曲线校正法
标准曲线校正法的步骤:先配制不同Cl-浓度的氯化钠标准曲线并测定COD值,绘制COD-Cl-标准曲线。然后取两份相同水样,一份对Cl-不进行掩蔽测定COD值,记为COD总,另一份测定氯离子含量,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COD值,记为COD·Cl-,则COD总与COD·Cl-差值为该样品的真实COD值。该方法操作复杂,时间长,但因不使用汞盐和银盐,具有环保性和节约性,是实验室首选的方法。
上述针对高盐废水COD的测定方法都有局限性,我们需根据水质特性、结果准确度精确度要求和实验室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最大限度去除氯离子的干扰,真实反映水样的污染情况。
本文引用自《高盐废水COD检测方法选择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