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炼丹术兴起想要长生不老,没有你想

百家原创作者:毅哥看历史

秦汉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兴趣和认识渐趋广泛,视野更加开阔。在自然科学领域,不仅如天文、数学、地学和医学等传统学科较之前代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也获取了地震、电磁、化学等许多新的知识。

炼丹术是我国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大体说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各种无机物,包括金属和矿物,经过化学处理制作“长生药”的研究;第二,为了研制“药用”的人造黄金或白银而进行的冶金研究;第三,为了寻求植物性“长生药”而进行的药用植物研究。所以说,尽管炼丹术的目的是荒诞的,所依据的理论大部分是唯心主义的,但由于这种炼丹实践给炼丹家们提供了许多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机会,客观上对我国古代的化学、冶金学、药物学及生理学作出了突出贡献,它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寻求“长生”之方。《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使人人海求药寻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遣徐市(福等人入海求仙,又派“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据研究,秦代已有炼丹活动。当时的炼丹,主要是提炼丹砂;丹砂,就是红色硫化汞。

红色硫化汞一经加热,就会分解出水银(汞),水银和硫黄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使它升华,又恢复到红色硫化汞的形成。所生成的水银,是金属物质却呈液体状态,圆转流动,容易挥发,与寻常物质不同。古人对这些现象感到神奇,遂用这些物质制作“神丹”,作为“长生”之药。据说,当时有“韩终丹法”“羡门子丹法”,都是以蜜或酒拌和丹砂而服食。

到汉代,炼丹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汉时,汉武帝刘彻为了“长生久视”,曾经在民间广求丹药,并且招致方士亲自炼丹。据史书记载,先是“齐人之上疏言神仙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武帝“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在众多的方士中,李少君是最重要的人物。他曾向汉武帝提出:“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于是,汉武帝“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与汉武帝同时代的淮南王刘安也招致宾客之士数千人……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此外,“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这里提到的黄金,是炼丹家用丹砂制作的黄金,其物理性质与黄金相似,是一种仿黄金或伪黄金。这种黄金,就其用途而言,是一种药金。

从史书记载看,当时制作伪金的人不在少数。《汉书·景帝纪》中元六年(前年)十二月条记载:“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作“伪黄金”者就是指炼药金的道士,因作者之多,故不得不以律禁之。不过,由于汉代许多帝王将相、贵族豪强的提倡,这一法律实际上也是徒具形式,各种各样的炼丹之术不仅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发展起来。中国古代炼丹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水法两种。这两种炼丹的方法在秦汉时期均已出现。

前文所提到的最早的炼丹材料丹砂即红色硫化汞,其研制方法用的就是火法。所谓火法,主要是带有冶金性质的无水加热法。在现存的汉代丹经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大量的记载。成书于西汉末或东汉初的《黄帝七鼎神丹经诀》一书,记载了九种神丹大药的药方和炼法,其中的“神符”、“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汞制得,用的是火法。

如该书对于铅汞还丹的炼法是这样记载的:“取汞三斤,纳土釜中,复以玄黄覆其上,厚二寸许。以一土釜合之,封以六一泥,外内固济,无令泄。置日中暴,令大干,乃火之。湿者不可,得火则拆破。如调丹华法,以马通若糠火,火之九日夜,寒一日。发之,药皆飞著上釜,状若霜雪,紫红朱绿,五色光华,厚二分寸余,以羽扫除之。”玄黄一名黄芽,即“仙经涂丹釜所须”的黄丹(铅丹)。因为铅丹在℃以上能分解放出氧气,氧气又能与汞结合生成氧化汞而凝结在温度较低的上釜内壁,所以上述升炼产物为氧化汞(HgO)。这是用火法,以黄芽制汞为丹的还丹炼法。

在大量的炼丹实践中,秦汉时期的炼丹家们还能用火法制成各种汞合金,即汞齐,如锡、金、银、铅等金属的汞齐。西汉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说,“明镜”要“粉之以玄锡”,“玄锡”就是铅汞齐,是古时用作制铜镜时候的抛光剂。东汉末年著名的炼丹家魏伯阳在其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中,也介绍了铅丹的制作方法,并说:“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就是说,经炭火的作用,胡粉(碱式碳酸铅)不但色变,而且质也变了,还原为铅。

这表明中国古代炼丹家对于铅粉与铅的互变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与魏伯阳大致同时或稍后的东汉炼丹家狐刚子,可以说是用火法炼丹的专家。在他所著的《五金粉图诀》一书中,记载了他的“九转铅丹法。”所谓“九转”,是指先以铅制备铅丹作为原料,再从铅丹出发用炭火还原出铅,接着以所得铅复炼为丹,如此反复九次。由于铅丹在℃以上会发生分解,所以狐刚子又特别强调,制铅时不得用“猛火”。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人们虽然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方而炼丹,但客观上却把中国古代的冶金水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秦汉时期炼丹术的产生与发展,不仅直接推动了药物学、冶金技术的发展,而且也出现了不少与化学有关的创造与发明。在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把炼丹常用的40多味金石药分别列入上、中、下三品,其中丹砂还被列为上品第一,即是医药学吸取炼丹术成就的一个明证。

至于炼丹所用的一些方法与技术,则在冶金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一直影响到后世,同时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比,可以说,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上一个特殊的领域,一门独立的学问,其丰富的内容仍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4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