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推动一张纸,中国天宫为何安装霍尔推进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核心仓——天和号,上面有很多黑科技,比如他装配了四台全国产化的LHT-霍尔发动机,每一台的推力只有80毫牛,这个推力大概只能在地球上,把一张纸推动。

天和核心舱上的霍尔推进器(红框部分)

每个听到这段描述的人,可能都会生出一个念头,那就是,天和核心仓可是靠推力有足足吨的长征5号B送到太空的,现在你在上面装4台只能推动一张纸的推进器,有什么用呢?

用处真的很大,首先,地球存在大气层,而大气层和外太空的边界,通常位于公里处,这个就是“卡门线”,当然,不是说往上就没有大气,而是大气极其稀薄,虽然说这样密度的大气,对航天器的减速微乎其微,但架不住岁月的流逝。

比如,国际空间站,它运行在距离地面公里的高空,但每月因为地球大气造成的轨道衰减,就有米,当然,你总不能让它掉下来吧,所以,每年国际空间站,单单是用来维持其轨道的燃料,就有4吨。

其实,美国在上世纪刚开始发射空间站的时候,就真的有一个空间站,因为大气层的减速,最后不可控地坠落地球,还好是没有砸到城市。

额又因为,向太空中运送货物的成本,大概在10万元/公斤,所以,这还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现在,应对这种,长时间的,微弱的阻力效应,霍尔发动机就是最佳选择。

以上是霍尔发动机在工程方面的应用,而从基础科学的瓶颈上看,霍尔发动机的研发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因为如今,依靠分子化学键能维系的化学燃料火箭,已然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

现在传统的化学火箭,比如猎鹰九号,用的是煤油,还有其他的比如液氢,甲烷,偏二甲肼等,虽然燃料在变化,但火箭的原理,从人类最早发明火箭到现在,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是——“扔东西”。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你往后扔东西,扔得越快,这个物体越重,那么你能获得的反作用力就越强。

其实这也是现在化学火箭发展的两个方向:带得更多,喷得更快。

你看,为什么火箭从原来单级火箭,到现在的多级火箭,再到多级火箭+助推器,为的就是携带更多的燃料,带得更多,就能运得更多,飞得更远。

在这个方面做到极致的就是土星五号,这个庞然大物有吨,相当于你把一艘驱逐舰送到太空,可谓是叹为观止,但“叹为观止”的还有它的效率,吨的质量,最后近地运载能力吨,这个效率也就8.3%。

其实长征5号也逃不脱这个结局,原因就是化石能源的局限。

而化学火箭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喷得更快,也是这道理。

比如咱们的五代机歼-20,它发动机喷出的尾焰,这个速度也就每秒几百米,最先进的火箭,这个能达到2-5公里/秒,但限于化学能源的燃烧效率,化学火箭燃料喷射速度,未来能达到的极限也就10公里/秒。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化学火箭发展潜力已经快被挖干了,就像一个剑客,他如果只是练习基础剑法,他永远没办法成为一流剑客,而霍尔发动机,就是航空航天的“绝世剑谱”。

咱们上面说道的,化学火箭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单位来度量——“比冲”,通俗来说就是“每单位推进剂能提供的推力”

各种喷射引擎的比冲

这个和咱们买手机时候,看重的性价比类似。

如果用重量来衡量燃料,那么比冲的单位就是“秒”,发动机比冲越高,在相同条件下,推进剂能够产生的速度增量也就越大,这台发动机的效率也就越高。

举个例子,上面讲到的化学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个比冲在s,更加先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比如液氢发动机,这个比冲也就s。

比冲每提升一点,都能节约巨量的成本,所以,咱们开头说道的天和核心仓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它的一级火箭,用的就是YF77氢氧火箭发动机,而并没有用推理更大的YF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

原因就是,YF77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比冲高达秒,而YF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真空比冲只有秒,而这75秒带来的差距就是,长征五号的芯一级推力持续时间更长,单位时间内芯一级的飞行距离更远、推重比更高。

反正总得来讲,在现阶段,最强的火箭发动机,比冲也没有超过s的。

而反观霍尔发动机,不仅效率高,至少50%以上,而且比冲大,足足有s,这可比现在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高了6倍。

但虽然说霍尔发动机有着比传统化石能源发动机更高的天花板,但对科技的尤其是基础学科,以及航天器本身的能源要求很高。

比如现在推力最大的霍尔发动机,是美国的X3型霍尔发动机,这个最高需要kW,电流高达安培,推力达到5.4牛,这相当于台家用吹风机同时工作的能耗,而这样的用能大户,一般的航天器也用不起。

所以,目前也就只能安装小功率的霍尔发动机,它们能做的也就是帮助低轨道卫星变轨,以及维持其所在的轨道高度,比如天和核心舱的那四台霍尔发动机,用途就是保持轨道高度。

当然,像那些在3.6万公里,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也需要用霍尔发动机校轨。

如果我们给霍尔发动机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是相比如传统化石发动机的点火时间短,推力大,霍尔发动机的推力小,只有几牛顿甚至是几百毫牛,但运行时间长,一般都是几千几万小时甚至是终生运行。

其实这就有点像龟兔赛跑中的龟”和“兔”,霍尔发动机就是用微弱的动力,站在更长时间跨度上,来达到加速航天器的目的。

而又因为,太空中所有东西都不可再生,唯独电能,所以,站在长时间尺度考虑,霍尔发动机是未来航天器的必备。

具体到咱们天宫上那四台霍尔发动机,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效率达到70%,虽然不及美国,但我们的科研人员,只花了很少的钱就到了这一步,已经是创造了奇迹。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所,还研制出了我国20千瓦大功率霍尔推力器,完成了推力从毫牛顿级向牛顿级的跨越,当然,这次只是点火测试,累计8小时,点火次数30次。

但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比如像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心或者重型全电推平台,深空探测器,地球轨道空间运输平台,太空摆渡车等等,这些太空工程器械的轨道机动转移,在轨保持以及姿态控制等等,都离不开霍尔发动机。

而这个航空航天领域的“绝世剑谱”最初的是由美国NASA的哈罗德·考夫曼,在年研制成功的。

当时采用的是最简单粗暴的电子轰击方式产生电子束,再将的电子轰击出去,因此这种采用“电子轰击的方式实现电离”的离子推力器又称为考夫曼推力器。

但由于电子几乎没有质量,所以这种喷射基本不会有什么反作用力,于是往后的优化思路就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原子(推进剂),把原子电离,在通过电场统一加速到一个方向,在喷射出去之前,将电子还回去,这样,电中性的粒子就会从尾部喷射出去,因为原子比电子重多了,所以这样就可以产生客观的反作用力。

具体来讲,推进剂要满足三点要求,

首先,第一电离能要小,这样霍尔发动机的耗能就小;

其次,要能够较容易形成气体,这样对霍尔发动机的负荷小;

最后,原子量要尽量小,这样丢失一个电子之后,其荷质比会越高,在相同的电场作用下,也更容易达到高速,在宏观层面的体现就是霍尔发动机效率高。

而满足以上三点的,就只有碱金属、稀有气体和汞,但因为碱金属,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化学意义上,都很危险,而汞,又对人体有害,所以最后,稀有气体就成为了霍尔发动机的推进剂。

其实咱们国家,最早在研发的时候,也是这个思路。

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同年,兰州物理研究所划归航天系统,更名“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这就是所。

你看,上面说道的研制出牛顿级别大推力霍尔发动机的,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所。

年,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离子推力器的研究,研发思路和美国当时一样,首先从容易获得的“汞”作为推进剂,从小推进器开始一步步积累技术和经验。

虽然说因为技术太超前,其中有段时间,国产霍尔发动机的研究暂时搁置,但到了年,所的研究人员们依旧研制出了90毫米的氙离子推力器,有毒的汞推进剂就此成为了过去式。

年,我国第一台毫米氙离子推力器原理样机问世,三年后,通过鉴定试验,正式量产。

年10月14日,我国民用新技术实验卫星,“实践九号”A/B双星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这也是我国研制的霍尔发动机,首次在太空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年4月12日,“实践十三号”高通量卫星发射,所研制的LIPS-离子电推进系统作为主要动力之一,成功实现了全寿命在轨运行,再次为电推上星扫清了障碍。

时间来到了年,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所研制出的牛顿级霍尔发动机通过测试,中国来到了此领域的最前沿,能和NASA正面叫板。

说了这么多霍尔发动机的情况,那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宇宙的探索呢?其实还是要分步骤,

第一步,在探测器上面安装小型霍尔发动机。

这个时期,这个级别的霍尔发动机,就主要是作为微调卫星的轨道,或者作为稳定卫星轨道,亦或者为一些航空航天任务做动力。

现如今,霍尔发动机已经作为探测诸如小行星,彗星等弱引力天体的标准动力配置,比如美国的“黎明号”探测器,日本的“隼鸟”系列探测器。

而就在年前后,中国也公布了小行星探测的计划,在未来的三年中,咱们也会发射一枚探测器,实现小行星的采样,届时,国产霍尔发动机,必将作为主要动力,大放异彩。

而这些探测,也将获得海量的数据,反过来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

第二步,就是更加实用的霍尔发动机,能安装在百米级,千米级别的航天器上。

比如已经进入中国十四五第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千米级别航天器前身”——《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它上面也一定会用到更大推力的霍尔发动机来维持轨道高度。

又因为千米级别的航天器,会拥有巨大的太阳能光电板面积,这样一来,霍尔发动机的能源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而这些,就可以为超大功率的霍尔发动机,在太空中超长时间的运行奠定技术基础。

第三步,则是在未来,就是由“可控核聚变”供能的“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

可控核聚变,中国目前是走的最远的国家,甚至可能没有之一,目前最新的突破是年5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其创造了记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

而拥有了超高温和超高的电能,这就是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的基础,还记得咱们上面说道的比冲,传统火箭发动机都超不过s,霍尔发动机可以到s,而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可以达到30,s,这可是传统火箭的60倍。

而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比如拿92毫牛的霍尔发动机,给一个0吨的航天器提供动力,一个星期,就能获得55.6m/s的速度,也就是km/h,一年后,速度就可以达到2.9km/s,而在星际旅行这样的尺度,动不动就是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来讲,霍尔发动机就真是未来可期。

当然,长时间的星际旅行,或许会倒逼人类开发深度休眠或者是人体冷冻的技术,不过那就不是这次要讲的重点了。

国产霍尔发动机,目前还在向更大功率,更长寿命迈进,未来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我国的离子推力器能带着我们飞向更加浩渺的星空,探索更加深邃的宇宙。

而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或许,人类才真正有资格说出那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5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