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水
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2、重量单位:
吨(T)=千克
千克(kg)=克
毫克(mg)=10-3微克
3、体积单位:
方(m3)=升
升(L)=毫升
4、pH值:
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含量,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的度量单位。
pH值分0~14挡,pH值为7.0则水为中性;
pH值小于7.0,则水为酸性;
pH值大于7.0,则水为碱性。
5、重量体积比(溶液浓度)
1ppm=1mg/L(百万分之一浓度
1ppb=1μg/L(十亿分之一浓度)
6、电导率:
是在一定温度下,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为1厘米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7、浊度:
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单位用NTU表示。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mgSi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8、TDS值
指水种溶解性固形物总含量,通常用以测量源水的水质,测量工具即是TDS笔,其原理实际上是通过测量水的电导率从而间接反映出TDS指。
水中溶解的可溶性固形物越多,它的TDS值越大,水的电导率也越大,通常TDS值约为电导率测试值的1/2。
9、悬浮物(SS):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粘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它是水样过滤后在-度温度下把滤纸上截留物烘干所得的固体量。单位mg/l。
10、氨氮:
氨氮是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叫做氨氮。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11、COD(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废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为单位。它是目前用来测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
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锰法CODMn)和重铬酸钾(铬法CODCr),现在常用重铬酸钾法。废水在强酸加热沸腾回流条件下对有机物实行氧化,用硫酸银作催化剂时可以使大多数的有机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根离子,应该用硫酸汞将氯离子屏蔽掉,以减少对COD的测定干扰。
12、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废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最常用的为5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废水在微生物存在下进行生化降解5日内所需要的氧的数量。今后我们将经常使用5日生化需氧量。
13、混凝
由于水中存在的胶体颗粒是带负电荷,他们间同性相斥,同时又在水中不断做“布朗运动”极为稳定,不易下沉,当加入适量混凝剂后,水中的微小胶体颗粒就能脱稳,产生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成絮状物迅速下沉,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
14、絮凝
在废水中加入高分子混凝药剂,高分子混凝药剂溶解后,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这种高聚物的结构是线型结构,线的一端拉着一个微小粒子,另一端拉着另一个微小粒子,在相距较远两个粒子之间起着粘结架桥的作用,使得微粒逐渐变大,最终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体(俗称矾花),加速颗粒沉降。
常用的絮聚剂有聚丙烯酰胺(PAM)、聚铁(PE)等。
15、沉淀:
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可分为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通常所指的沉淀是物理沉淀,即重力分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