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干,
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
它通常被用来制作鱼翅汤,
是亚洲地区受欢迎的一种海产,
在当地被认为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然而据最新发表的研究[1]指出,
一些鱼翅的汞浓度较高,
当被人类食用时,
可能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鲨鱼保护宣传日之际,
一起与熊猫君了解下……
鲨鱼体内为什么会出现汞?
贸易中较为常见的鲨鱼物种都是长寿的肉食性动物,在海洋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2,3]。
这样的寿命与饮食特征令有毒金属在鲨鱼体内蓄积,并在某些情况下产生生物放大作用,例如砷(As)、汞(Hg)与它的有机形式甲基汞(MeHg)。
这些元素进入海洋食物网,在被人类食用后,可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包括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汞与甲基汞)以及皮肤癌、膀胱癌和肺癌(砷)[4,5]。
上述这些金属在长期低剂量摄入下,会与胎儿的认知发育并发症有关联;在个别极端情况下,还与婴儿死亡有关联[4,5,6]。
锤头双髻鲨(Sphyrnazygaena),斐济CatHolloway/WWF
根据过去的研究,我们了解到鲨鱼肉的汞含量经常高于标准[7],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委员会(EC)、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等机构也建议儿童和孕妇避免食用鲨鱼肉,但没有针对鱼翅的此类建议。
且根据此前对其他鱼类和鲨鱼身体部分的研究发现,重金属浓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也就是说,在高营养级的大型鱼种中,金属污染水平会更高。
因此,研究人员从内地与香港地区抽样,对鱼翅贸易中最常见的九种大型鲨鱼进行了全面的有毒金属评估,包括大青鲨(Prionaceglauca)、镰状真鲨(Carcharhinusfalciformis)、路氏双髻鲨(Sphyrnalewini)、锤头双髻鲨(Sphyrnazygaena)等;同时也对这九种鲨鱼的鱼翅干进行了研究分析。
商店内出售的各种海产品WWF-HongKong/Chai
研究结果
在对模拟研究与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九种鲨鱼的鳍中汞含量经常高于标准,且根据零售市场调查显示,这九种鲨鱼在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地区占比很高,这表明市场上流通的鱼翅汞含量也很可能比较高,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