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理想ceo强势回应车子不含水银

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0/5947257.html

理想汽车回应座椅有水银#水银到底有没有机会在制造环节出现在一辆车里?

一个买了理想ONE的车主在网上爆料,说在自己4月购入刚跑了公里的车的副驾座椅上发现了水银,然后,就让理想官方和李想给喷了!

李想在这个事情上的态度也非常强硬,不光直接和车主硬刚,声明自己的产品在零部件、生产、制造等全部环节不含水银,甚至发了个让公关很头疼的回复,直言这是栽赃陷害。

感觉理想的公关已经哭晕在厕所里了。

作为一个爱吃瓜但更爱学习的海狸就想搞清楚,水银,也就是金属汞,到底有没有机会在制造环节出现在一辆车里?

如果出现在车里,对人体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

海狸不是科普博主,仅对自己学习结果负责,欢迎科普大佬莅临指正。

01

咱先说说水银的毒性,老祖宗用朱砂炼丹的时候就对其毒性深有体会,因为练着练着真的就“成仙”了。

朱砂就是硫化汞,是自然界里最常见的含汞矿物质,把它加热了就会产生汞蒸气,一般浓度达到1~3mg/立方米,你在这个状态中呆个3-5小时就会急性中毒。

注意,这个时候呼叫还是可以试着救一下的,但是一次性吸入2.5g汞蒸气就可以直接全村吃饭了~

进入工业社会后,水银的用处就很多了。

比如,温度计、电子或电器还有一些化学药物等等中都需要水银

由于毒性持久、累积性强、难降解,汞和它的小伙伴铅、镉,六价铬及它们的合物、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这6种有害物质成为最早一批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禁用的有害物质,最早是欧盟RoHS,也就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于年7月1日开始强制实施,后来很快也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参考实施。

如果大家没啥事就去翻手边一些电子产品的说明书,你几乎不会错过有关这6种有害物质的声明,这也变相说明了它们的危害性。

从“理想水银”事件车主提供的图片和视频可以看到,座椅拆开以后,肉眼可见的水银量还真不少。

如果站在车主的角度想,这个事情确实非常膈应。

对于此次事件,腾讯医典还专门发出了一篇科普文。

给出的结论大概是:一辆比较大的SUV,车内空间约为4立方米。不通风的条件下,20-25℃的温度,3-4天时间足够一个0.2g的汞球挥发到超过0.1mg/m的浓度。

此外,4月到现在的气温是越来越高的。

天气热的时候,车内坐人的时候往往需要开空调而不开窗;

不坐人的时候,气温一上来,车内温度可以烤到60-70℃。

高温可以成倍地提高汞的挥发速度。

如果车内不止一处的汞,情况就更严重了。

如果车主叙述的情况属实,那么该事件大概率涉及刑事案件。

02

咱再说说跟汽车相关的,一辆车里到底有没有水银,如果有,应该在哪?

在上个世纪,水银确实广泛用于汽车生产。

作为常温下状态为液态的金属,水银经常被用作开关和传感器,出现在车灯开关、ABS或者气囊传感器里。

比如当时汽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户美国,平均到每辆车用到的水银就有0.8克。

0.8克有多少呢?直观来比较,比一个水银温度计里所包含的水银用量都少,但因为汽车保有量太大,每年回收汽车的时候,从金属熔炉中被蒸发到大气中的水银蒸汽平均每年达到了15.6吨,在美国成为继燃煤电厂和城市垃圾焚烧之后的第三大汞污染来源。

好在水银在汽车行业里是一个种相对比较容易被替代的物质。

随着电子开关和传感器越来越便宜,早在90年代中期,欧美日的多数跨国车企就停止了水银零件的使用。

欧盟在年,美国在年就把水银列做汽车生产中严禁使用的金属成分,比RoHS的实施还要早。

在中国,强制性国标《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B/T-)从年开始实施,明确规定汽车及其零部件中禁止使用汞、铅、镉,六价铬及它们化合物、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这6种有害物质,其中汞在任意一个均质零件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1%。

这是啥概念呢?

比如一个开关有克重,那这个零件里水银或其化合物的重量不能超过0.1克,基本上就是杂质的概念。

但是,事情总有例外,老天爷让这些物质出现,那肯定得有点儿用不是?

事实上,不管是前面提到的RoHS,还是针对汽车行业的《要求》,都有对这6种有害物质网开一面的地方。对一辆车来说,对水银网开一面的零件就俩:——一个是大灯,一个是液晶显示屏。

在这两个零件里,水银和其化合物还无法替代,而且也没有替代的时间表,所以,这两个零件也是全车唯二可以含有水银的地方,大概是多少呢?

一个大灯里5-10毫克,一个液晶显示屏里不超过40毫克。

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汽车质量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乘用车车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起草人的修宇,他认为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需求,汞会在车内多个部件中存在。

比如在档把、皮革类的零配件,以及一些车载电器如收音机面板等零部件的生产工艺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车内有汞元素的存在,但这些一般都会在国标限值之内。

也就是说,“汽车绝不含汞”这句话好像不太能站得住。

03

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作为一个吃瓜狸我觉得这事出了都糟心,我也不是局内人,也没啥想法,唯一想说的事就是

公司有舆情,老板切勿亲自下场。

车主大哥,医院,早发现早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0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