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西瓜植株构成与器官

(1)根

西瓜的根系由主根、各级侧根和根毛组成,非常发达,在瓜类作物中,和南瓜的根系相当,主根可深入土中1m多,砂地栽培甚至可达3m,侧根长2~3m,绝大部分侧根和根毛都集中分布在30cm以上的耕作层。西瓜之所以有强大的根系,与其发源于干旱沙漠地带有直接关系。这是物种漫长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根据这个特征,可以确定西瓜耐旱而不喜水涝的特点。因此西瓜栽培生产中,在土壤水分的管理方面就要采取适当控水的相应措施,以适应西瓜的这个特征。西瓜的根纤细,易损伤,再生能力弱,不耐移栽。另外,西瓜的茎蔓匍匐在地面上生长时,还会长出不定根。不定根长度一般在50cm左右,也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并可固定枝蔓。西瓜的根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和水分外,还直接参与有机物质的合成。

(2)茎

西瓜茎前期呈直立状,而后为蔓形,匍匐于地面生长。西瓜主蔓的长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可达3~4m。西瓜的分枝性很强,在主蔓叶腋处的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称为一次侧枝,在一次侧枝上还可以形成二次侧枝。栽培中,一般要进行适度整枝,去掉多余的分枝,以调节植株生长与开花结果的关系。西瓜分枝性很强的特点,也是长期适应环境形成的。但是栽培中这个特点却成为不良性状,它增加了整枝打杈的工作量。西瓜育种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去掉或者弱化这个不良性状,培育出可少打杈或者不打杈的“懒汉”西瓜。

在茎蔓的叶腋内着生侧芽、花、苞叶和卷须。在子叶以上第5、6片叶之前,茎短缩,节间很短。此后,节间变长,一般10cm左右,最长可达20~30cm。

(3)叶

西瓜的叶有子叶和真叶之分。子叶两片,长呈椭圆形。真叶多为掌形羽状深裂,个别品种为全缘叶。西瓜叶面多茸毛,具有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是适应干旱环境的生态特征。叶片大小、色泽,除与品种有关外,依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常作为营养诊断的指标之一。通常叶片长度为20~25cm,但有些西瓜品种的叶片在保护地栽培时长度可达30cm以上。

(4)花

花单性腋生,雌、雄同株异花,有些品种开花盛期可出现少数两性花。花萼、花瓣5片;花冠黄色,基部联合;雄蕊的花药联合成3枚,花丝短,花药背裂;雌蕊的柱头3裂,子房下位。雌花和雄花均具有蜜腺,虫媒花。同一茎蔓上,一般雄花着生节位比雌花低,出现早,一般主茎3~5节出雄花。第一雌花的着生节位为5~8节,与品种的属性有关。雌花间隔节位为5~8节。一般上午开花,授粉后下午闭合。开花后1.5h内雌花柱头和雄花花粉的生理活动最旺盛,最适宜进行人工授粉。

(5)果实

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由果皮、瓤肉(胎座)、种子三部分组成。一般果实的发育期为28~35d,开花后20d是果实大小的营养发育期,20d以后主要是品质及含糖量的增加期。

西瓜果实的含糖量一般为8%~12%。果实的形状、大小、皮色等,因品种而异,是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西瓜大果型品种单瓜重为10kg以上,中果型品种为5~8kg,小果型品种只有1~2kg。果实形状有球形、长椭圆形、椭圆形、筒形等。皮色有黑色、白色、绿色网纹、绿底黑道、深绿条带等。瓤色有红、淡红、黄及白色等。

(6)种子

种子扁平,卵圆或椭圆形,表面平滑或具有裂纹,颜色有白色、浅黄色、浅灰色、红色、褐色、黑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籽类型~g,中籽类型40~60g,小籽类型仅20~25g,籽瓜类型~g。种子在冷凉、干燥和较密封的条件下贮存,寿命可保持7~8年。种子的使用年限为3年。我们平常食用的西瓜籽是由特殊西瓜种类——打瓜所生产,其特点是所产籽粒多又大,而瓜瓤不堪食用,打瓜多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

2.西瓜生长发育周期

西瓜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结果期4个阶段,全生育期~d。结果期又可分为结果前期、结果中期、结果后期。不同生育阶段,植株的器官有不同的形态变化,生长中心逐渐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不同阶段对温、光、水、肥的要求有所不同。只有充分了解西瓜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才能按照其生长发育规律加以科学管理。

(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的阶段为发芽期。发芽期的长短主要与温度有关,正常情况下此期约为8~10d,因品种和季节不同而异。当地温在28℃、水分充足时,3~4d即可出苗;地温20℃时则出苗时间为7~10d。多数品种在15℃以下不能发芽。种子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在10%左右,低于8%吸水不足发芽率降低,高于18%也会影响发芽。另外种子还有嫌光性,即种子喜欢在黑暗条件下发芽。当幼苗破心露出真叶时,发芽期结束。发芽期,苗床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出苗前苗床地温要适当高,促使西瓜苗尽快出齐,出苗后适当控温,防止幼苗徒长。

(2)幼苗期

从子叶平展、真叶破心到5~6片真叶(即团棵),这一阶段为幼苗期,正常情况下约需20~25d。此期内根系开始旺盛生长,主根长度可达到35cm左右,侧根大量发生并分布在土壤20~30cm表层中。此期也是花芽分化期,在白天30℃、夜间16~18℃、12h日照的条件下花芽分化早,雌花节位较低,瓜胎质量高。在温度高、长日照条件下,雌花节位较高,瓜胎弱、质量差。从第一片真叶露心为幼苗期。幼苗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开花坐果的早晚及产量的高低。在冬春栽培的西瓜,幼苗期正处在不适合西瓜生长的时期,故应创造条件,使幼苗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管理重点是提高地温、疏松土壤等,使幼苗长得健壮、敦实。

(3)伸蔓期

从植株具有5~6片真叶到坐果节位雌花开放为伸蔓期。在伸蔓期栽培管理中要做到促、控结合,既要保证茎叶的迅速生长,使植株具备较大的营养体,又要防止茎叶生长过旺。茎叶生长良好,可为开花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期可适当追肥浇水,并通过整枝等技术措施,对茎叶的生长进行适当控制,以调节植株长势。

(4)结果期

从坐果节位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收获为结果期。结果期长短与品种的熟性有关,一般早熟品种为25~30d,中、晚熟品种约需30~40d。根据果实生长发育的特点,又可将结果期划分为结果前期(幼果期)、结果中期(膨瓜期)和结果后期(成熟期)。

①结果前期从坐果节位雌花开放到幼果达到鸡蛋大小,幼果上的茸毛明显稀疏为止。此期管理的重点是促使植株坐果。结果前及时整枝,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都能促进西瓜坐果,并可防止落花、落果。

②结果中期从果实“褪毛”到果实基本定型为膨瓜期。此期植株的生长中心由茎叶转向果实,是果实生长最快的时期,而茎叶的生长显著减缓。此期是果实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不断向果实中运输,使果实迅速膨大。到该期末,果实的皮色、大小、形状等基本定型,呈现出本品种的特征,果肉开始着色,但糖分含量很低。此期栽培管理的重点是保证营养和水分的充足供应,促进果实膨大。管理重点是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叶片旺盛的光合作用,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果实。

③结果后期果实停止膨大趋于成熟为结果后期,一般需要7~10d。此期植株的根、茎、叶生长逐渐停滞,果实基本定型。这一时期除果实继续积累营养物质外,主要特征是:果实含糖量不断增加,果实呈现出各品种特有的色泽。

为保证果实正常成熟,栽培上应加强管理,保叶促根,防止茎叶早衰或感病。由于此期内植株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故应进行叶面喷肥补充营养,并及时防治病害。果实成熟期要控制浇水,不浇或少浇,以提高果实的风味和品质。

结果期间西瓜对温度要求严格,白天27~30℃,夜间15~18℃,昼夜温差13℃以上,并要求光照充足。

3.西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西瓜是喜温耐热作物,不耐寒,遇霜即死。其生长适宜的温度,白天为25~32℃,夜间为15~20℃。西瓜对低温反应敏感,白天18℃,夜间13℃以下时,植株发育迟缓。其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5℃,10℃以下停止生长,并发生生育障害,即生长发育异常,7℃以下时发生亚急性生理伤害,5℃持续8h以上便可发生急性生理伤害,但幼苗期能忍耐短时2℃左右的低温。西瓜对高温的适应性比较强,无籽西瓜30~35℃的范围内仍能正常生长结果。

图1-1拍摄于年5月10日,地点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西瓜试验大棚。伤害发生于9日夜间,但是当天夜里济南市里最低气温也没有低于10℃,基本稳定在12℃左右,却仍然使得西瓜受到伤害,原因有二:一是五月上旬气温较高,西瓜刚适应了,气温却又骤降到接近受到伤害的临界点;第二个原因,降温是伴随强烈西北风而来,大棚通风口被刮开,冷风整宿穿棚而过,于是冷害产生了。

西瓜不同器官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茎叶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2~32℃。西瓜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0℃,最高为40℃。若土壤冷凉且水分过多,植株根毛易变褐,导致幼苗死亡,这在冬春栽培育苗中容易发生。果实膨大时以昼温27~32℃、夜温18℃左右为宜,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果实的膨大。

西瓜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明显差异。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8~32℃,浸泡4~6h后的种子在30℃条件下16h即可萌动。西瓜种子在低于15℃的条件下不发芽。因此,必须在地表30cm土层的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才能直播或定植。幼苗期的温度高低直接影响西瓜的坐果和着花节位。要注意幼苗期夜温不可过高,其安全值为18~20℃,超过25℃时结实花推迟开放,节位升高。开花坐果期的适温为28℃左右,夜温不低于15℃,15℃以下则会影响西瓜的开花授粉,35℃以上、10℃以下对西瓜的开花坐果极为不利。结果期特别是膨瓜期以白天27~30℃、夜间15~18℃为宜。

西瓜茎、叶的生长和果实发育均需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茎叶生长期的温差为10~13℃,果实发育期的温差为13~15℃。昼夜温差对西瓜果实发育、糖分的转化和积累等都有明显影响,昼夜温差大,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果实含糖量高;反之则积累少,含糖量低。

(2)光照

西瓜是喜强光性作物,生育期内在强光条件下才能生育良好。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果实产量低、品质低劣。西瓜的光饱和点为Lux,光补偿点一般在Lux。光照不足时,幼苗易徒长,叶色发黄,生长不良。开花结果期光照不足,植株表现为营养不足、花小、子房小、易落花落果。结果期光照不足,则不利于果实膨大,且会导致果实着色不良,含糖量下降等。

西瓜正常生长发育需10~12h以上的日照,日照长短对西瓜的生育影响很大。据试验,在每天12h的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提前,结实花节位低,数量多,开花早;每天日照时数短于8h,无论其他条件如何优越,植株均表现结实花节位高,开花延迟,数量减少。

在日照资源丰富,春夏季日照率高,4~7月份光照强度常在000Lux以上,日照时数超过10h的区域,特别适宜栽培西瓜。山东省也属于适宜栽培区。冬春季西瓜温室、大棚栽培,多需在冬季或早春进行保护地育苗。此时日照时间短、光照弱,故在育苗中,育苗密度要小,在保证幼苗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将覆盖物早揭晚盖,让幼苗多见光。连续阴雨天时,可利用高压汞灯、碘钨灯等对幼苗进行人工补光。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棚室塑料薄膜干净透明。

(3)水分

西瓜生长发育中较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在空气干燥的地区栽培的西瓜甜度高,口味浓;在空气潮湿的地区栽培的西瓜,水分多,味淡、品质差。空气湿度过高时不仅对西瓜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更易诱发各种病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这种危害就更加严重。西瓜在开花坐果前适应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坐果后对高湿环境的适应性减弱。

西瓜根系发达,根群在土壤中分布深而广,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但西瓜根系不耐水涝,瓜田积水后根部易腐烂。西瓜的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幼苗期和伸蔓期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根系和茎叶生长。在雌花开放前后,土壤水分不足或空气干燥,均可使其子房发育不良。但水分过大时,亦会导致植株徒长,易化瓜。果实膨大期是西瓜对水分的需求敏感期,果实膨大前期水分不足,会影响果实膨大,导致产量降低,且易出现畸形瓜;后期水分过多,则会使果实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易出现裂果等现象。

温室、大棚栽培西瓜时,设施内的湿度一般都偏高,很容易引起炭疽病、疫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因此,在栽培中,可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覆盖长寿无滴膜,严格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浇水前打药,浇水后及时通风散湿等措施加以预防。设施栽培西瓜中多采用地膜覆盖,地膜具有很好的保墒作用,因此浇水次数可适当减少。

(4)土壤和矿质元素

西瓜根系强壮,吸收力强,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高,在砂土、砂壤土、黏土上均可种植,但以疏松、土层厚、土质肥沃、通气良好的砂壤土为最好。砂壤土早春地温回升快,有利于西瓜幼苗生长,果实成熟早,品质好。但砂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少,肥力差,植株生育后期容易早衰或长势弱,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黏土一般肥力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在黏土上栽培西瓜,生长后期长势稳定。因此砂质土壤种植西瓜,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要注意在早春多中耕,提高地温,后期控制肥水,以免引起植株徒长。

西瓜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甚严格,但在pH值6~6.8条件下生长最好。酸性土壤容易影响钙的吸收而使叶片发黄。西瓜的耐盐能力也较强,土壤中的总盐量不超过0.2%时能正常生长。西瓜比较耐瘠薄,只要增施有机肥,肥料合理配比,仍可以实现高产优质。

西瓜对矿物营养需求量大,从土壤中可大量吸收氮、磷、钾、钙等元素。据试验,每生产0kg西瓜果实,需氮2.5~3.2kg、磷0.8~1.2kg、钾2.9~3.6kg,三元素的比例约为3∶1∶(3.5~4)。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1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