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气态汞的3D测量新方法

科学家发明气态汞的3D测量新方法佛罗伦萨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地球科学与地质资源研究所(Cnr-Igg)在《化学圈》杂志上发表了联合使用气态汞探测器和无人机的结果。气态汞的排放有许多来源,例如采矿、使用煤作为燃料,甚至金属随着温度的升高从液态变为气态。现在有研究来帮助监测环境中的汞污染。该系统通过探测器和无人机数据的同步进行了优化。为了避免无人机运动产生的强气流和湍流的影响,探测器连接一根1.20米高的垂直采样管,无人机由电池供电,避免释放气体。该方法利用无人机在狭小空间着陆并在选定高度停止,由此产生的图形提供了气态汞分布的近乎实时的3D图像。注:本文摘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科研人员开发出成本更低更环保的稀有金属分离技术

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人员开发的新方法更容易地将稀有金属从采矿矿石和回收材料中分离出来,从而有助于解决新能源产业各种必需的短缺。研究人员对称为硫化的化学过程进行了选择性调整,成功地瞄准了混合金属材料中的稀有金属如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并将其分离出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自然》杂志上。该技术允许金属保持固体形式并在不溶解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分离。研究人员为56种元素制定了处理条件并在15种元素上测试了这些条件。他们在论文中指出,他们的硫化方法可将金属分离的资本成本从混合金属氧化物中降低65%—95%。另外,跟传统的基于液体的分离相比,他们的选择性处理还可减少60%—90%的温室气体排放。注:本文摘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发出可用于脑机接口的新型碳基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脑控机器人和脑机接口领域的重要器件,通常贴在面部或头部皮肤上以检测源自大脑的电信号。近日,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碳基生物传感器,可能将推动脑控机器人和脑机接口技术的革新,相关内容以题为“Non-invasiveon-skinsensorsforbrainmachineinterfaceswithepitaxialgraphene”发表在《JournalofNeuralEngineering》杂志。

该传感器由外延石墨烯制成,作为一种碳基材料,可以直接种植在硅基碳化物基板上。研究人员将石墨烯的优点(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与硅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这使得新开发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很强的弹性和稳定性。与商用干电极相比,该传感器可以极大地减少皮肤接触电阻(即传感器和皮肤之间的电信号阻力),由此可以减少脑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此外,该传感器优越的鲁棒性,可在高盐环境中长期重复使用。

总之,这种可扩展性强的新型生物传感器传,克服了生物传感技术的三大挑战:耐腐蚀性、耐用性和皮肤接触电阻,使得它在脑控机器人和脑机接口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JournalofNeuralEngineering》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END--------

来源:科技部时间:-01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部分配图与文字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