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贵州日报特刊工业大突破强筋健骨

10月11日,铜仁市大龙经开区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工程车来回穿梭,挖掘机忙着填土。

该产业园项目9月28日开工,计划建设锰酸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等产品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亿元。

该产业园项目的顺利开工为铜仁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增添了新的重要力量。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奋力推动工业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链条、项目建设、平台支撑上实现大突破。

稳中有进、结构趋优、质效齐升、活力增强,贵州工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十年。年至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成为贵州经济赶超进位的强大引擎。

贵州航天电器与德国西门子、贵州工业云联手打造的智能制造样板间。(资料图片)

十大工业产业构建“四梁八柱”

九九重阳,酿酒起始。年下沙(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季,贵州珍酒酿酒投产3.5万吨,新增产能1.4万吨,产能规模位居贵州省酱酒企业前三。

“下沙投产3.5万吨,充分表明珍酒规模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大幅提升。”贵州珍酒酒业总经理郭亮说。

据不完全统计,年下沙季,贵州酱香白酒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投产量同比增加19.1%。

酱香白酒是贵州一项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十四五”以来进入行业发展高峰。今年,全省白酒产业建成投产项目48个,新增产能7.9万千升。

推进新型工业化,既要筑牢产业基础,更要加快发展优势产业。贵州确立以酱香白酒、现代能源、现代化工、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态食品、健康医药十大工业产业展开布局。

沙文一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技改项目是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的重点建设领域,目前正有序推进。技改完成后,生产能力将从现有的年产1万吨提升至1.6万吨。

振华新材料是我国第一批从事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耕耘,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具备优异的高温高电压循环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公司副总经理王敬介绍,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年上半年销量达1.8万吨,净利润已超去年全年,公司目前已在前瞻性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风口产业发展高位求进,快中求好。10月8日,贵州磷化集团开磷股份公司开阳年产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项目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

“该项目是贵州省‘工业倍增行动’重点项目,也是贵州磷化集团夯实巩固中上游供应链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撑项目,是贵州磷化集团成立以来,开磷板块投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转型升级项目,对贵州磷化集团推动快速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磷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为全力巩固贵州工业向上向好发展势头,贵州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持续补链、延链、强链,谋划和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目前,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均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链条矩阵”赋能集群发展

10月11日,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第三代无人驾驶智能客车下线路试。这家位于贵阳经开区的企业是贵州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整车资质、新能源资质、氢能源资质的客车制造企业,年完成产值17亿元,实现客户群体两倍增长,今年计划产值突破30亿元。

年,贵阳海信电视机年产量首次突破万台大关,并实现出口贸易“零的突破”,出口电视机31万余台。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这“两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贵阳经开区通过推动主导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不断加快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的步伐。年前三季度,贵阳经开区“两主一特”产业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开发区作为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承担着改革发展和开放创新的重要任务。全省各地根据地区实际,精准选择主导产业,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推动相对错位发展。同时,将扩大园区规模效益和主导产业培育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赤水经开区的竹产业、正安经开区的吉他产业、乌当医药食品工业园的医药产业等发展势头强劲。

“瓮安经开区是全省最大的化工工业园区,能形成如今这样产业集聚的状态,是基于其先天磷矿资源优势、领先的技术研发及绿色循环经济理念。”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瓮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汉乾介绍,瓮安经开区已累计入驻企业家,山东金正大、深圳芭田、湖北兴发、云南胜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地投产达产。

伴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大企业办到园区里,小企业办到标准厂房里,贵州开发区发展突飞猛进,各项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大幅攀升。在个省级监测开发区中总产值达百亿元以上的已有39个。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省比重均达80%以上。

 创新引领提质增效

“以前,胎圈成型需要手工操作5道工序。如今,通过机器人衔接,生产一个胎圈仅需25秒,效率提升了%左右。”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载重子午胎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轮胎载重子午胎车间今年初完成“5G+工业物联网”改造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在贵州轮胎扎佐生产基地,近10万平方米的厂区里,仅5个5G基站就取代了原先4G场景下的个无线路由器,并让网络运行速度提高了7倍。此外,贵州轮胎去年投用的半部件制造车间也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精度明显提升。

产业发展看“量”更重“质”。在贵州,众多工业企业向科技借智借力,练就更多独门绝技,锻造更多产业长板。

贵州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自获批贵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来,完成了2项无汞触媒技术合作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我们实现了年5.8万吨含汞废物处置利用设施的工业化,通过含汞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及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年均为国家实现汞减排量0吨以上,已成为我国‘汞公约’履约的重要经济实体。”重力科技公司总工程师张彬说。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贵州通过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产学研示范基地”三个中心和两个示范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工业产业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据统计,年认定的1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当年受理的专利数平均为15.4项,上年度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达41.1%。

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驱动贵州工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实现整体跃迁。贵州将持续以创新驱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以集聚融合发展推进工业产业提质增效。根据相关规划,计划到年,贵州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突破80%,工业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工业总量进入全国第二方阵。

党代表同期声

龙福刚:万家灯火“守护者”

脚下是悬崖峭壁,身侧是高压电线,这惊心动魄的场景,对龙福刚而言,再平常不过。

龙福刚,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高级作业员。年,他自部队转业入职兴义供电局,从事输电巡检及高空带电作业。

他带领班员们负责黔西南州区域内74条总长公里的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检修。行走在荆棘遍布的崇山峻岭,甚至需要克服可能发生的山洪、泥石流和暴雨冰雪气候,这条巡查路他一走就是20多个春秋。

走最难的路、登最高的塔、干最苦的活,20余年来,他用行动和责任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守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脱下绿军装,穿上蓝工装,面对种种困难,他逢疑必问、勤学多练。仅仅用三年时间,他就完成了别人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从一名输电专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级技能专家。

“丝毫不能马虎,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这是龙福刚经常和班员们说的话。他的线路巡检行程超过了5万公里,带领班员开展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余次,实现带电作业8余天“零差错”“零事故”。

创新创造是他的另一手“绝活”。为提升工作效率,也为了更加安全,他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聚焦现场作业难点,用系列新方法解决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一次检修中,同事登杆时不慎弄掉了脚扣,悬在半空中,十分危险。“要是能够设计一种防滑又不会掉的脚扣就好了。”他先勾画出设计效果图,又特意申请年假,到福建莆田市场寻找合适的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明的防滑防脱脚扣大幅降低了登杆登塔作业的安全风险,被贵州电网公司广泛使用。

龙福刚主持和参与完成过多项创新项目,拥有国家专利18项。其中,多功能折叠检修梯、防滑防脱脚扣、无人机便携式电池箱等多项创新成果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近1亿元。他先后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最美电力人”“行业道德标兵”、贵州工匠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年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能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最高荣誉。我会把党和人民的重托化为履职动力,坚守电力事业一线,守护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好群众的用电安全。同时,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下去。”龙福刚说。

数读

至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全省工业总产值从年的.02亿元增长到年的01.81亿元。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年的余个增长到年的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年的.02亿元增长到年的.47亿元。

基层典型

贵材创新科技公司:从“大路货”到“高精尖”

这几天,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加快电动汽车底盘电池托盘主型材和全铝车身底盘框架组装件两笔订单的生产。

这两笔两周内需要交付的订单,首次应用了贵材的两项新技术,一是自主研发的,一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功实现了批量化、规模化生产。这是贵材高端产品打入市场的重要一步。

“过去十年是我们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的产品从大路货走向了高精尖。”贵州贵材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感慨,企业发展初期,产品中普通铝材比重大、高精尖产品少,利润低、竞争力小。

年起,国内由传统建筑型材为主导的铝基材生产型企业,向着高附加值工业级产品为主导的科技型企业转型,贵州贵材公司瞄准高技术集成、高品牌价值和高产品附加值“三高”发展目标发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逐步实现了技术工艺的更新换代。同时从当时“大路货”产品存在的性能不足入手,快速锁定市场需要的高端和特殊牌号产品进行研发生产,推动产品向“高精尖”迈进,贵材“金招牌”不断擦亮。

在发展中探索创新,同时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贵材相关产品填补了贵州乃至西南市场高端工业型材和建筑型材的市场空缺。

现在,贵材中高端铝材产品占企业生产销售五成以上,并计划将中高端工业级产品生产比重由现有的35%提升至60%。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产品服务了全国多个大中型工程和工业项目,市场增长率保持全省第一,超过0吨铝型材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

年,贵材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去年获评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又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我们今年研发的兆帕级铝锂合金型材,价值是同体积铝材的50倍,可用于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强度大、体积轻的特点,是国内为数不多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之一。”李衍雷介绍。

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

“年初,我们的模具大楼正式投产,这是产业链的一次垂直延伸,在解决企业自身生产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拓展业务。”对于未来,李衍雷相信,只要坚持创新驱动,扩大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不断向高附加值攀升,市场将会看到更多的贵材“高精尖”产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王恬陈露

编辑徐微微

二审杨韬

三审刘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2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