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Ca  B.C  C.Fe  D.O

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酒精  B.干冰升华  C.活性炭除臭  D.粮食酿成白酒

3.(2分)面粉加工厂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

A.

B.

C.

D.

4.(2分)如图是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手稿,它的作者是(   )

A.拉瓦锡  B.居里夫人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6.(2分)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银  B.碳酸氢钠  C.氯化氢  D.氧气

7.(2分)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行动指南。下列行为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能开车就不步行”提高出行效率,彰显城市发达程度

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8.(2分)我们可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汞位于氢之后,可知汞不能与氧气反应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湿法炼铜”是指铜可以把铁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

D.人们常在铁的表面刷“银粉(Al)”防止铁生锈,是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铝强

9.(2分)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体积改变

C.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10.(2分)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漏气,使用装置②时,长颈漏斗下端需伸入液面以下

B.用装置组合①④或②③均可以制取氧气

C.用装置③收集氧气时,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

D.用装置组合⑥⑤组合可以制取氢气,还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1.(2分)南京地铁五号线将于年底竣工并投入运营。以下地铁建设涉及的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掘进机钻头中使用的铬钼钢合金

B.防水材料中使用的聚氯乙烯

C.皮带运输机中使用的合成橡胶

D.安全帽中使用的玻璃钢

12.(2分)热敷袋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痛、软组织损伤、胃寒等,将其紧贴于患处时,袋中药物产生的热量传至机体,使得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从而止痛治病。热敷袋中发热剂主要是铁粉、水、活性炭和食盐。以下关于此热敷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利用铁生锈放热  B.它利用碳燃烧放热

C.发热剂需接触空气才会发热  D.食盐能加快铁生锈

13.(2分)某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O3﹣、Ba2+、OH﹣  B.Fe3+、Na+、NO3﹣、K+

C.Na+、CO32﹣、SO42﹣、Cl﹣  D.H+、NH4+、K+、CO32﹣

14.(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5.(2分)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提示: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CO,一定没有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和H2,一定含有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可能含有CO,一定没有H2

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CO2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6.(6分)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按要求填空:

(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海带富含的  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2)去年5月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镁在海水中主要以MgCl2的形式存在,MgCl2中Mg的化合价是  。

17.(7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t1℃时,将质量均为30g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烧杯①中的溶质是  (填名称);将图1中两烧杯内的物质温度升高到t2℃(不考虑水的蒸发),充分搅拌后两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确定”)。

②要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Cl的实验操作是: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18.(14分)物质均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的结构又决定了其性质,所以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研究尤为重要。

(1)近日,清华大学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制备了拉伸强度超过80GPa的碳纳米管管束,超过T0碳纤维强度10倍以上。如图1,碳纳米管是唯一可能帮助我们实现太空电梯梦想的材料。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由碳元素形成的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  ,碳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  。

(2)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2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

②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但耐腐蚀性比铁强,原因是  。

③金属元素无负价,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填“得”或“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④以钠、镁、铝为例,简述结构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

(3)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9.(5分)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若加热前装置A中固体为混合物,请写出加热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G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2)装置B、C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某同学了解到这个优点后,他想借助于装置F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氧气,你认为该同学实验能取得成功吗?  (填“能”或“不能”)。

20.(7分)A~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B、D是无色气体,C为白色沉淀,A、E是黑色固体,G为红色固体,C为白色沉淀。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

(1)写出A的化学式:  。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1.(11分)某课外活动小组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1),但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②二氧化碳气体极易被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③在加热的条件下铜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存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的缘故;你还能做的猜想是  (写1点即可)。

(1)空气中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写出图1中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完成图1的实验,但要先在集气瓶中放入一定量的  。

(3)他们对图1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的改进。①图2中把红磷更换为白磷,理由是  ;②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③与图1实验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

(4)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所以乙同学的猜想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5)大家采用图2进行实验(左边玻璃管上面的空气平均分成了5等份,并标刻度线),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消失,同时能观察到  ,得到了较准确的数据,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白色固体。左玻璃管上端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可能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根据元素之最分析解答。

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课本的基本内容,难度不大,熟记元素之最即可解答。

2.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A、蒸馏酒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活性炭除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成白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面粉加工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的粉尘,要防止引燃粉尘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环境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地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面粉加工厂无需张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油库、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等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故选项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1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