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粒子对撞机
如今一款大国重器被深藏在广东东莞的地底下,它被西方称为是可以颠覆全球科研界的法宝,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中国打造它究竟有何用?这就是散裂中子源,圈个有用:散裂中子源,当一个中等能量的质子打到重核钨、汞等元素之后,会导致重核的不稳定而“蒸发”出20-30个中子,这样重核“裂开”并向各个方向“发散”出相当多的中子,大大提高了中子的产生效率,按这种原理工作的装置称为散裂中子源。
图为散裂中子源
它的全称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目前,全球只有中美英日四个国家建造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而中国散裂中子源也是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和美国、英国和日本散裂中子源一起并称世界四大脉冲散裂中子源,据中科院有关人员介绍,这是一台可以窥探地球起源和物质构成奥秘的最尖端科研设备,名称的由来就是因为其能将原子中的中子撕裂并观察它们内部更细微的结构,如果善加利用,未来在它身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有望颠覆多个传统行业的现有规则。
就连闻名前来参观的西方专家都纷纷感叹,称散裂中子源项目是中国未来最有希望继续在诺奖领域实现突破的科研装置,说到对于原子内部的研究,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粒子对撞机,相较于以高能同步加速器为基础的粒子对撞机,散裂中子源在物质研究上用途更加广泛,粒子对撞机虽然在微观领域上作用明显,但其对于传统工艺改良和工业制造进步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而散裂中子源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定量地对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制造业革新工艺流程。
图为散裂中子源
一个国家一旦建成自己的散裂中子源,势必将会带动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在内的诸多科研领域的发展,此前建成的美英日三国散裂中子源从来没有免费对外开发的先例,但中国却在散裂中子源建成的年就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宣布将面向全球科研专家免费开放使用申请,仅这一项,在短短四年内就为来自全球的近名注册科学家提供了梦寐以求的使用散裂中子源进行研究的机会。
图为中国散裂中子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国这一不计回报的开放项目给散裂中子源带来了丰厚的国际科研成果和不绝如缕的人才资源,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的重大科学装置,耗资22亿建造,终于换回了一个享誉全球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国际研究平台,这里不得不佩服前辈科学家的远见卓识,让中国在微观研究领域实现了对西方的追赶乃至超越。
对于微观领域的研究不应该单单是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种族的课题,它关系到宇宙的诞生与发展,解释了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同时也给人类的存续带去启示和帮助,中国建设并向全球开放散裂中子源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