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鎏金喇嘛塔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
座正面刻有二力士像
右刻双狮戏球
左刻双鹿斗角
后刻云龙
塔座下枋刻有题记
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
背面则是
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现在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塔高35厘米
座高16厘米
底边83.5厘米
明代鎏金喇嘛塔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镀金方法
又叫火法镀金
将黄金溶于汞中
为成浆糊状的金汞合金
用金汞合金均匀地
涂到干净的金属器物表面
加热使汞挥发
黄金与金属表面固结
形成光亮的金黄色镀层
表面光泽明亮
喇嘛塔正是使用了这种镀金工艺
在喇嘛塔的四周
还发现有兽角佛像、瓷罐、玉瓶等
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因喇嘛塔的出现
而再见天日
鎏金喇嘛塔塔身有四个壶门
内有释迦、韦陀佛像
上施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
塔内须弥座上布置有一组佛像
须弥座内藏有珍珠、宝石、水晶
玛瑙、玉石、骨灰等物
整个鎏金塔安放在
一个红色砂岩雕成的须弥山形基座上
正面凹下部位放银棺金棺
内有一躯铜铸镀金释迦涅槃像
方形石座的四角各放一个青瓷罐
其中一个青瓷罐内
放有一颗老年人牙齿以及骨灰等物
出土文物实际上是
由鎏金塔和砂石岩塔基及四个瓷罐
合成一个“金刚宝座塔”
塔身是覆钵式的金刚宝座塔
中国仅有两座
五台山圆照寺和云南昆明官渡妙湛寺
而像南京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的
迷你型金刚宝座塔
仅此一座
弥足珍贵
郑和船队弘觉寺塔是一座砖塔
初名佛窟寺
南唐后主改名弘觉寺
南朝时被称为“辟支洞”
传说辟支在这里“成佛上天”
因而这个洞便被称为“仙窟洞”
弘觉寺塔弘觉寺塔始建于唐大历九年(年)
一共有七级
砖木结构
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高为36.65米
加上原来塔刹
高约45米
年7月14日
游人在塔底层发现地宫
经南京博物院发掘
出土鎏金喇嘛塔一座
鎏金喇嘛塔的出现引起了轰动
有研究者指出
弘觉寺地宫实际上是
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归葬地
“李福善”就是郑和
鎏金喇嘛塔内藏着的牙齿、骨灰
极有可能属于郑和
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
应该葬在印度
南京牛首山这座“郑和墓”
怎么会是郑和墓呢
有人认为它是郑和的衣冠冢的说法
理由是郑和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
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
就是说
从郑和病逝到船队返国历时3个多月
正是炎热的季节
航线又地处热带
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到
带回国内安葬
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
后来
专家实地考察
证明郑和德塔(现在认为的弘觉寺塔)
与郑和衣冠冢(现在认为的郑和墓)
在一条垂直线上
与康熙《江宁县志》的记载完全吻合
而郑和后裔却认为
南京郑和墓并不是衣冠冢
是名副其实的郑和安葬墓
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
就是郑和真身葬所
也就意味着地宫出土的人牙
就是郑和的牙舍利
近期热文:
「每日文物鉴赏」明金蝉玉叶,金声玉振的金枝玉叶
「每日文物鉴赏」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东汉的吉祥神兽
「每日文物鉴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共8人,没竹子
「每日文物鉴赏」云纹铜禁告诉我们,古人的禁酒意识有多么强烈
「每日文物鉴赏」玉柄铁剑——“中华第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