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也就是乙醇,属醇类消毒剂。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沸点低、具有挥发性。主要通过凝固微生物蛋白质,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有很强的组织渗透能力和亲脂能力,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单纯疱疹性病毒、乙肝病毒、HIV病毒等)。醇类消毒剂的灭菌效果受有机物及其浓度的影响,常用的消毒浓度为75%。浓度过高,使细菌表面蛋白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而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酒精浓度过低,不能将细菌蛋白质凝固,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酒精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和碘酊消毒的脱碘,亦常作为溶剂使用。
碘酒和碘伏均为含碘消毒剂。碘伏也叫络合碘,是碘和表面活性剂通过络合方式而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为广谱杀菌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对芽孢具有杀灭作用,碘伏的优势和特点是对皮肤黏膜、伤口刺激性小,可用于外科的洗手消毒、外伤、皮肤黏膜消毒,因刺激性小,婴幼儿可放心使用。因表面活性剂种类的不同,碘伏有许多种,其中聚维酮碘溶液又称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络合物,是临床上最为常用、杀菌效果好、刺激性小的碘伏中的一种。聚维酮碘溶液,皮肤消毒浓度为0.2-0.5%,浸泡、刷洗、伤口消毒浓度为0.05-0.1%,黏膜消毒浓度为0.1-0.5%,口腔消毒浓度为0.02-0.05%含漱,阴道杀菌消毒浓度为0.2-0.5%冲洗。碘伏外用消毒效果肯定,具抗菌谱广、对皮肤粘膜刺激性小、无腐蚀性、不须脱碘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碘酊是由碘、碘化钾、乙醇组成的广谱杀菌消毒剂,有很强的杀菌作用,通过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而具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原虫、霉菌及芽孢,用于皮肤感染、外伤以及外科消毒。2%浓度用于消毒使用,可透过脂质,具很强的杀菌作用,杀菌效力强于碘伏、75%乙醇,但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大并可使皮肤黏膜灼伤,如直接涂抹伤口,可引起较为强烈的疼痛,涂2%碘酊2-3分钟后,需使用75%乙醇进行脱碘,以减少碘酊刺激性。
注意事项:碘过敏者不宜使用含碘的碘酊和碘伏;新生儿、幼儿不宜使用碘酊,可选用刺激性小的碘伏;皮肤溃烂者不宜使用碘酊,刺激性大;碘制剂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以免生成强刺激的碘化汞,对皮肤造成刺激、腐蚀。
酒精、碘酒和碘伏,你知道怎么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