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奥秘第1节分子和原子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07/4620144.html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第1节分子和原子

一、微观粒子的共性

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水分子大约有1.67×个水分子,这么小,当然我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越快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变甜了、在花园经过会闻到花香、樟脑丸一段时间之后会消失。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特点呢?

实验: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1+1=2吗?”

那么5mL水与5mL酒精混合为什么小于等于10ml呢?

二、微观粒子的种类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化学变化的本质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1.(·河北)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2.(·南宁)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3.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5.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7.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变瘪的乒乓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恢复原状?

8.实验探究---------比较一定体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类型一:微观粒子的共性

例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不同点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是连在一起的没间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

答案:D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和原子间都有间隙。

例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秋十月,坐在教室里闻到飘进来的桂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水不能燃烧,电解后生成的氢气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和原子是不同的微粒,相互间没有联系

答案:D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D不正确。

类型二:物质的构成

例3.保持三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硫原子B.氧原子C.氧原子和硫原子D.三氧化硫分子

答案:D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类型三: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例4.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图1改进前图2改进后

实验操作

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①的实验目的是;

(2)操作③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4)请写出经过改进后实验的一条优点。

答案:(1)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2)C、B试管先后变红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合理答案均可)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解析:

(1)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与后边的实验对比;

(2)氨气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BC试管中使酚酞变红,但由于C试管与热水相连,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所以C试管内的溶液先变红,B试管内的溶液后变红;

(3)由此实验可得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改进后实验的优点: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等.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间一定有间隔

C.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液氧C.氧化汞D.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B.氧化铜C.空气D.二氧化碳

5.(东城区14年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锈的铁钉B.清澈的泉水C.寒冷的干冰D.新鲜的牛奶

6.在下列微观粒子的示意图中,“

”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1个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2)分别由B和D中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中粒子构成的物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以上粒子中,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填序号)中的粒子,能保持氮气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序号)中的粒子。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训练中秋节在桂花园中赏月,我们能嗅到桂花香。这个事实能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具有质量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训练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训练凉开水中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A.氧元素B.水分子C.氧原子D.氧分子

训练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分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训练对于一个水分子的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D.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训练(海淀14年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B.蜡烛熔化C.香水挥发D.干冰升华

训练(海淀14年期末)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氧气C.海水D.石灰石

基础巩固

1.当我们经过花园时常常会闻到花的香味,其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碳原子和氧原子B.碳原子和氧分子

C.二氧化碳分子D.碳单质和氧单质

3.某同学在电脑上绘制的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

4.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5.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D.1滴水中大约有1.67×个水分子

巅峰突破

1.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2.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是红棕色的、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图,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上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3.“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1:一滴水里有大约15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2:将浓盐酸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材料3:铁路上的铁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不小的“缝隙”,这些缝隙的作用是以免钢材热胀冷缩,造成铁轨变形。

(1)“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材料1中水是由______构成的,材料3中的铁是_________由构成的。

(2)材料1说明;

(3)材料2说明;

(4)材料3说明。

4.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2)物质汞和氧气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3)你还得出什么结论?

5.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D3.A4.C5.D6.D

7.瘪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分子受热变大。

8.(1)现象:液面高度下降(2)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1.D2.A3.B4.C5.C

6.(1)2(3)化合反应(4)AB

训练A

训练A

训练D

训练A

训练A

训练A

训练B

基础巩固

1.D2.C3.AC4.C5.A

巅峰突破

1.A

2.上面的集气瓶中颜色逐渐加深,下面的集气瓶中的颜色逐渐变浅,这是因为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都在运动,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上面的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运动到下面的集气瓶中,最后混合均匀,两瓶中颜色相同。分子继续运动。

3.(1)水分子铁原子

(2)材料1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材料2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材料3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4.(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该物质的分子。

5.(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2)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没有必要。实验一、实验二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3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